忽聞水上琵琶聲
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
琵琶聲停欲語遲”
裴琰之用低低的聲音,語速極快的將這一段唱了出來,穩定的氣息,讓所有人都對這一段歌詞聽得清清楚楚,好像是一個人將嘴貼在你的耳邊沉沉低吟一般,聲音雖然小,但是卻讓你聽的清清楚楚。
接下來,裴琰之的聲調一變,好像換了一個人一般,而且歌詞的唱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之前的那一段淺唱低吟,速度極快,一次就是一句七個字,但是聲聲入耳,每一個字都送到了觀眾們的耳中。
但是這一段,裴琰之的唱法則是變成了古詩的“四三”讀法,也就是在第四個字之后停頓一下,因為不管是七言還是五言,一般后面三個字構成一個較大的間歇,稱為“三字尾”,而七言詩有兩種讀法,一種是“四三”讀法,也就是“潯陽江頭,夜送客”這種,另外一種是“二二三”讀法,“潯陽,江頭,夜送客”。
而這一段的唱法,裴琰之就用了“四三”的唱法。
“移船相近邀相見
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
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
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
初為霓裳后六幺”
這一段唱的節奏感明顯很強,臺下的觀眾們有會這首詩的也是跟著節奏哼唱著,畢竟這首歌的詞就是原詩,會的人只要跟著節奏就能唱出來,這也是裴琰之寫這首歌的用意,用非常簡單的旋律,讓年輕人很快就能學會怎么唱,那么歌詞還是問題嗎,歌曲這東西,只要你會唱了,歌詞絕對記得快。
忽然,琵琶聲急促了起來,音樂也跟著激蕩了起來,大家知道,**要來了。
果然,裴琰之也沒有讓大家失望,該來的戲腔總是要來的。
裴琰之變換到了青衣的女聲,開口用梅派的唱法,高聲唱道,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
落玉盤”
提神醒腦,這一段裴琰之的梅派唱腔真是太美了,下面的觀眾們都是一副如癡如醉的樣子,因為裴琰之的歌聲就像這首詩里所寫,大珠小珠落玉盤,那種清脆入耳的聲音,讓大家都是迷醉不已。
“間關鶯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