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秀清撅了一下嘴:“我看也沒少吃喝玩樂。”
徐氏道:“這都是應酬交際所需,可不是你小孩子只圖一個好玩。”
被連續撅了兩次,白秀清吐了吐舌頭,不敢再說了。
白榮誠信中后半部分卻提到了京中最近朝野內外最為關心的事情,便是官家的繼子人選。這件事情曠日持久,數年來又經歷了諸多變故。原先人氣最高的是秦王府六郎,開春鬧了一場舞弊案,雖然最后不了了之,但傷的卻是秦王府的聲名和人脈;尤其沂州民亂糜爛之際,魯王府三郎姜旸單刀赴會,勸降了亂軍,被視為平亂第一功臣,呼聲驟然高起來,如今京中的風向,也大多倒向魯王府。
但官家一直沒有表明心跡,任憑朝中官員如何上奏勸說,始終沒有露出,對哪個宗室子弟有格外的親睞。
繼子即儲君,此乃國本。
上至朝廷重臣,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關心。
但對于蒙慶云來說,魯王府勢頭越大,她便越是擔憂。上次她戲耍了魯王府的人,也不知道對方如何記恨,雖然父親已經知道此事,說自有計較,但數月過去,遲遲未有動靜,也讓她始終如芒在背。
萬一魯王府的那位公子,真的成為官家繼子,成為國之儲君……
總之,這封家書,令蒙慶云接下來幾日都一直悶悶不樂。
白秀清這個粗心的姑娘,還以為她跟自己一樣,因為梅雨季節無法出門而沒精神,到處搜刮一些奇巧玩具來和她一起解悶。
結果到了夏至這一天,竟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
禮部侍郎蒙沛,與御史臺兩名監察御史,聯名奏本,彈劾魯王府,列出五大罪狀:第一縱容豪奴,侵占民田;第二豢養私兵,圖謀不軌;第三賄賂朝臣,結黨營私;第四栽贓污蔑,構陷忠良;第五煽動民亂,謀逆作亂。
此奏本一出,滿朝嘩然。
官家震怒,著御史臺、刑部、大理寺三司立案。
兩日之后,定下魯王府謀逆首罪,同時還有密州、沂州大小涉案官員三十多名,全部撤職查辦,并令有司押解魯王為首一干犯人,進京受審。
邸報迅速傳遍天下各州各府。
舉國震驚。
前一日大家還在議論魯王府之子弟有望成為國之儲君,言猶在耳,卻驚天翻轉,魯王府上下淪為謀逆罪人。
當歙縣的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紛紛之時,白家花園的蒙慶云卻震驚于這個事情的另一個華點——聯名彈劾的發起者,竟然是她的大伯蒙沛!
她清楚地記得,當初大娘子盧氏,之所以和永康侯府狼狽為奸,密謀將她送入魯王府為妾,就是為了營救被卷入春闈舞弊案的大伯蒙沛。
雖然她破壞了這個陰謀,但事后蒙沛無罪開釋,證明盧氏還是替他成功搭上了魯王府。
這樣說來,蒙沛應該跟魯王府是一條船上的人,怎么會是他跳出來彈劾魯王府?
這不是自相殘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