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醉貨,就要用到酒。
金庸名著里,以宋仁宗時代為背景的小說《天龍八部》中,寫到喬峰和段譽在松鶴樓斗酒,斗的是十斤高粱酒。
姚歡上輩子讀這一段時,出于做審計的職業病,一直存疑。十斤這個數目,就算是白水,哪個人的胃能在一時之間裝得下?雖然段譽當時是偷偷地用六脈神劍排掉酒水,但那喬峰可是實打實地灌進去的。
最關鍵的是,書中寫“喬峰喚道,酒保,打十斤高粱酒來”,明顯是高度白酒,因為段譽一聞,便覺“刺鼻無比”。松鶴樓這樣的高檔酒樓,酒“刺鼻”肯定不是因為劣質,而是因為度數高。
姚歡穿越來后,入了飯食行,很快就解決了自己的疑問。
至少在哲宗時代,酒業繁榮的汴京城里,依然沒有高度白酒。
各大正店的招牌酒,以及王公貴胄的家酒,仍是釀造技法的低度米酒或者果酒。蒸餾容器有,多用來蒸餾花果香水。
這也印證了,為何直到南宋人宋慈的《洗冤錄》里,才出現蒸餾消毒用的燒酒的記載。否則,北宋烏泱泱的詞人騷客,其中不乏資深酒鬼,怎么會不寫到蒸餾技法的高度酒?
不過,既然對小龍蝦用的是“熟醉法”,而非后世對河蝦或海蟹的“生嗆法”,那么,沒有高度白酒問題不大,用甜醇的越州米酒即可。
醉小龍蝦,先制腌料。
將井水煮開冷卻,與越州黃酒以二比一的比例混合。加入漢蔥卷、姜片、草果、茴香、陳皮。
接下來就是加醬油和糖。
宋代的醬油,時人喚作“清醬”或“豉汁”,也不細分生抽和老抽,香而咸就對了,做調料足夠。
再說糖。在這個時代,糖主要是飴糖,或者蔗糖漿和蔗糖霜。
蔗糖霜是大大小小的糖塊,人們叫冰糖。但這種冰糖的結晶技術,只有南方幾個州縣的“糖霜戶”能掌握,每歲的產量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供給宮廷和權貴的用度,都未必夠。
因而,市肆里能買到的,主要是蔗糖漿,也叫“沙糖”,取其能流動之意,絕非后世的“砂糖”。
這種黑棗色或者葡萄酒色的“沙糖”液體,在姚歡看來,做腌料比固體糖霜更佳——與酒、醬油混合得更為均勻嘛。
備好腌料,將小龍蝦蒸到剛剛通體變紅,移離灶頭悶片刻,然后打開屜子,待小龍蝦表面的蒸汽水分散盡后,溫著浸入腌料中。切不可蒸過頭,不僅肉質柴老,還入不了酒香。
熟醉貨畢竟不是生腌窖藏的鲊貨,兩日內就可食用,反而不宜久放。
姚歡將醉好的小龍蝦吃了一個,嫩、甜,身子有彈性,母蝦頭里的黃浸漬了酒汁后,口感則比大閘蟹的蟹黃更為獨特。
她分出一半的醉蝦,捧到東水門青江坊請姨父姨母試吃。姨父蔡熒文還在嘖嘖喟嘆養了半年的蝦,和魚鳥一般是有感情的,叫人如何下得了口,姨母沈馥之已白他一眼,麻利地剝開幾個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