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遂樂呵呵地回應道:“吳龍圖,這是姚娘子想出來的。她說,當年張載收徒,訓導弟子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書院有院訓,這藝徒坊,也要有坊訓。”
“此坊訓甚好,簡練,明白!”
眾人身后,響起一聲喝彩。
只見邵清陪著簡王趙似,款步而來。
“十三弟!”趙佶喚道,口吻自然親切。
趙佶和趙似只差一歲,從小在宮中相伴長大,性格與所好大相徑庭,感情卻不淡。
出宮開府后,縱然身邊各色人等,明里暗里地示意兩兄弟,他們之間或有爭奪儲位的利益沖突,趙佶見到趙似的第一反應,也仍然潤澤了純凈的兄弟之誼。
趙似目光溫和誠摯道:“今日官藥局難得清閑,恰聽邵提舉說,隔了幾條街,十一哥的學坊開張,我拔腿就來。”
趙似與趙佶,一對兒國朝親王,由吳知府等人陪著,并肩往里走。
跟在后頭的姚歡,望著簡王與端王寬袍大袖的背影,依稀聽見二人的說笑。
“跟十一哥打個商量,慈幼局有些娃娃眼看著也過十歲了,可否讓他們來十一哥這里,學些手藝?”
“成啊,但你也得每月給此處送些肉菜米面,可使得?”
“使得,使得!”
姚歡瞧著,聽著,不由湊近邵清,低聲問:“你請動的?”
邵清淺笑:“說了一嘴而已。我只是忽然想起,簡王說過,小時候愛和端王一道烤包子。”
一行人進到寬敞的正院。
端王和吳知府,對著烏泱泱近百個從八九歲到十三四歲不等的男女娃娃,訓導一番“汝等應惜取光陰、勤勉磨礪”的話,又給李師師、徐好好、張擇端、沈子蕃等師傅發了蓋有開封府官印的聘書。
因正逢重陽節,為了熱鬧喜慶,也為了讓從王府到官府的金主高興,沈子蕃特意做了幾朵絹絲簪花,并幾件裝著茱萸果子的緙絲荷包。依著時下風俗,男子簪花,家中女眷則配戴茱萸囊。
儀式結束,姚歡引著諸人參觀學坊,從男女嚴格隔院而居的寢室,到陸續布置完善的教學課室。
最后是膳廳,用午膳。
如此一頓忙完,送走貴人們,姚歡坐下來吁氣擦汗。
還好,還好,古今中外,接待蒞臨指導工作的領導,流程都是差不多的套路。
想到邵清方才陪著簡王離開時,瞅個空當與她低語一句“你且在坊里歇歇,今日我先回家,給你做幾個好菜”,姚歡就心中一陣舒悅甜喜。
再起身步到院中,往左右課室、寢院瞧去,她更覺恍如沉醉好夢。
這是她這個穿越者喜歡的劇本,經商,種田,辦教育。
現下,竹林街的飯鋪,胭脂和小玥兒管得不錯,開封的蝦田蝦塘,王犁刀更是看得緊,她確實可以好好地將這大宋版“藍翔技校”辦起來。
“姚娘子,喝杯胡豆飲子吧。”
一個十四五歲的妍麗少女,踏著午后陽光,走過來,笑容明媚地遞上一杯現磨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