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白不僅說服了徐飛,還得到了付曉光等人的幫助。
他們搞設計確實不行,但計算卻是老本行,不管滑梯的傾角還是長度與速度的關系,都給東方白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沒點數學底子,怎么搞研究?
這可幫了東方白的大忙,原本還得試驗幾次才能上馬,有了研究人員的參與,所有數據變得清清楚楚,提出問題的當天,工程就進入了施工階段。
嗯,不過東方白知道輕重,不是優先建造滑梯,而是先進孤峰號,在徐飛指定的位置建好氣閘。
配套設備也安裝完畢,還裝上超級電池試了一下。
別以為裝個氣閘很簡單,月球表面長年被各種宇宙射線轟擊,隨便抓把月塵,肯定有不小的放射性,因此,進出氣閘必須遵守嚴格的程序,避免將輻射塵帶入生活區。
這就很麻煩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風淋,再就是設置緩沖區,把月面用的裝備留在外面。
然而時間過了太久,也可能是為了保存戰艦防止氧化,孤峰號里早就沒有半點空氣,雖然選好了一號基點,可在空氣沒運過來之前,這里就只是個真空的船艙。
一號基點并不是隨便亂選,而是位于艦尾的宿舍區。
簡單點說,就是將一條通道的兩側密封,因為戰艦本身的密封性就非常好,所以只要釋放足夠的空氣,就能把封閉的艙段變成壓力區,位于這段通道內的房間都可以利用起來。
東方白找了一間宿舍看了一下,雖然面積小了點,但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有點單身公寓的意思。
如此一來,不止節省了建設基地的大量人力物力,住宿條件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要不是沒有空氣,東方白都想馬上搬進來。
嗯,徐飛確實考慮非常完善。
也就是他熟悉艦內的環境,換個人過來,就是想出同樣的辦法,也找不到這么合適的艙段。
花了幾個小時建好艦內首個基點,東方白轉戰艦外,開始制造滑梯。
他原本只打算造一條直通維修倉庫的通道,但得到徐飛的指點之后,干脆把出口放在氣閘之外。
等基點投入使用,人員下來走氣閘進基點,物資下來走艙門進維修倉庫,兩全其美,豈不是美滋滋?
施工過程沒什么好說的,無非就是找到合適的艙室,在將指定位置的艙壁分解,再重新組合成全封閉的通道。
雖然畫好了設計圖,各種數據也都進行了精確的計算,可謹慎起見,東方白每造好一段,都要親自試驗一下,速度快了慢了,都要在下一階段進行相應的調整。
大問題確實沒出現,小問題確實出了不少,就連滑梯的尺寸,都在施工半天之后重新修改,已經完成的部分全部返工。
若是放在地面,同等規模的滑梯連小工程都算不上,可放在月球,放大孤峰號上,確實是個不小的工程。
當最后一段順利合攏,東方白親自體驗整條滑道的效果,先穿全套河豚裝甲,再脫掉河豚,只穿生物裝甲,最后再把一只標準物資箱推下去。
不管人還是物,抵達終點時的速度都在適當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