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白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倪曉菲聽,大妹子想了想說:“也不是不可能!”
原因很簡單,鯤鵬號從月球飛到地球,需要整整兩天時間,而且為了節約燃料,用的是最佳路線,除了脫離月球的時候加了一會兒速,就只有靠近殘骸運的時候適當減速,其他時間都是慣性飛行。
只要敵人觀察到鯤鵬號的位置,算出戰艦的目的地并不困難。
至此,襲擊事件告一段落,不管原因怎么樣,東方白都沒心思繼續追究下去。
但鯤鵬號的行動,卻在藍星國際社會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眾所周知,洲際導彈的發射過程,是先脫離大氣層,在大氣層外飛一會兒之后,再重新進入大氣層,一般來說,這玩意在加速推進階段的射高在150至400公里之間,恰好是軌道垃圾的重災區。
換句話說,滿天的軌道垃圾,對導彈的升空入軌有極大的威脅,在導彈脫離大氣層后,很可能因碎片撞擊而毀。
這特么不就是飛來橫禍么?
明明可以清理干凈的軌道,卻故意放在那兒不管,間接廢掉了所有核大國的遠程打擊能力,這特么能忍?
為此,以米方為首的幾大勢力,紛紛發表措詞強硬的抗議,強烈反對北都的不作為。
對此,北都只有一句話:有沒有能力是我自己的事,你行你上,不行別特么BB!
當然了,發言人代表北都的體面,肯定不能用這種毫不掩飾的方式說話,但話里的意思是一樣的。
咳嗽,戰前北都就從來不怵米方,眼下今非昔比,北都怎么可能慫?
說句不好聽的,回一句話已經很給面子了,如果不是米國佬還有點家底,搞不好北都連話都懶得多說。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戰時聯合正府已經初具規模,除中、毛外,另有數國積極加入。
為了避免刺激某些人的敏感神經,北都在命名問題上做出了一定讓步,放棄戰時聯合正府的說法,改稱戰時聯合同盟。
按各方達成的協議,同盟本質上是個只存在于戰爭期間、結構松散的臨時聯邦,戰后自動解散,只保留協調機構,處置聯盟的遺留問題。
不過松散的只是體制,在對抗入侵的問題上,所有成員國必須無條件服從聯盟指揮部的調遣。
戰時聯盟不是福利機構,不存在只享受待遇,不盡義務的好事,但為了拉攏騎墻派,壯大聯盟的聲勢,北都和毛子同樣做出了一定的妥協。
具體點說,就是把加入聯盟的成員分成三六九等。
正式成員如中、毛,權力多義務也多,是絕對意義上的中堅力量,聯盟的絕大多數事務,都由正式成員承擔。
其次是預備成員,義務與正式成員相當,但權力不如正式成員,必須在轉正之后,才能獲得剩余的權力。
比如逐步開放史前技術。
除此之外還有觀察國,他們名義上是同盟的一分子,但不需要對聯盟盡任何軍事上的義務,只需要向聯盟提供各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