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峰稍稍感覺油膩。
第三片時。
橙所的酸味已經無法抑制那種油膩感,吃到后面,李青峰認為這種海鮮刺身是可以吃,但不適合多吃。
吃了三片刺身的李青峰,并沒有感覺到任何的不適,菊花也沒有溫軟的液體流出。
李青峰覺得可以再戰。
烤架的炭火旺了起來,李青峰將另外的油魚放在了烤架上。
烤了不到兩分鐘。
魚肉不停地冒油,感覺就像在烤豬油一樣,油脂不停滴落在木炭上,讓木炭劇烈燃燒了起來。
每烤兩下。
就得把魚肉加起來,擦掉魚肉表面上的油脂,差不多烤了將近十分鐘,魚肉終于烤好了。
李青峰壓榨了點橙汁出來,淋在了魚肉上,隨后,拿起筷子夾了塊魚肉,試吃了起來。
外焦里嫩。
口感就像炸日本豆腐一樣,且由于燒烤的緣故,魚肉的油脂被擠了出去,所以吃起來也沒有那么膩。
竟然有點好吃。
李青峰忍不住連吃了好幾口,最后竟然將整塊魚肉都給吃了。
吃完魚肉的他。
來了瓶冰鎮的可樂,密集的氣泡,瞬間沖走口腔中的所有膩味。
就是代價有點大。
據說不是所有人吃油魚都會拉,因為個人體質原因,吃這個魚會拉的概率,在五五開之間。
吃飽喝足的李青峰。
靜靜等待著審判,結果一小時過去了,肚子沒有半點不舒服,菊花也半點感覺都沒有。
......
看來他暫時逃過一劫。
看了下手表上的時間后,李青峰開始收蟹籠,七百多米的繩索,單是用機械吊臂拉,都已經拉了將近五分鐘。
要是用人力拉的話。
李青峰感覺自己的手臂會廢掉,沒一會,第一個蟹籠被拉出了水面,跟預想中的一樣,半立方米的蟹籠,塞滿了帝王蟹。
每只帝王蟹的個頭都很大。
李青峰操作吊臂,將蟹籠吊到了漁船的中央,然后打開了蟹籠的開關。
帝王蟹傾瀉到了甲板上,有大有小,足足有十多只,最大的一只,完全伸展開來,竟然有一米多長。
運到國內的帝王蟹都軟趴趴,可這些帝王蟹都非常的兇猛,有只竟然還朝他跑了過來,好像要夾他的樣子。
李青峰直接一腳,讓它來了個底朝天,由于阿拉斯加帝王蟹的個頭比較大,還是比較危險的,北方漁民都會準備一把小刀,抓到它們后,會將它們給殺死。
當然這也跟他們的地理位置和飲食習慣有關,很多歐洲國家都處于寒冷地帶,海鮮不容易腐壞。
且他們大多數只吃帝王蟹腳和蟹肉,就好像內地有很多地方,不吃雞鴨內臟是一樣的道理,歐洲大多數人都不會想去吃蟹黃。
所以就不需要整只運輸,而把蟹腿和蟹肉切割好后,這樣還能節省運輸成本。
畢竟活螃蟹的運輸成本很高,且還非常的麻煩,途中死亡的話,不及時處理,是會真的腐壞掉的。
而國內大多數人買海鮮都喜歡買活的,這也是國內帝王蟹貴的原因,畢竟運輸成本擺在那里。
可說句實在話,活鮮比較美味和好吃,很多海鮮死亡后,整個口感就直線下降,就像在海鮮吃海鮮,跟到內地吃冰凍的海鮮,那簡直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面對張牙舞爪的帝王蟹。
李青峰戴上了加厚的手套,搭在了帝王蟹的長滿各種刺刺的蟹背上,收到了儲物空間里面。
還沒一會。
改裝的吊臂將第二個蟹籠拉離了海面,跟第一個蟹籠一樣,也是滿滿的帝王蟹。
對李青峰來說,這些可都是錢,每一籠都有好幾萬的價值。
三十籠就是上百萬的收入,這是珊瑚礁生態區不容易做到的事情,畢竟珊瑚礁生態區物種太雜,每個籠子捕捉到的海鮮都有很多品種。
有貴的,也有上不了臺面的。
可南極生態圈就不一樣了,幾乎都是單一的品種,除了一些不長眼的海星外,幾乎沒有其它的海洋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