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國的力量,尚且耗費了十年才修建完成,足以看出工程的巨大。
在修建完成之后,秦王開心的給鄭國連升了好幾級的爵位。鄭國的工程,他所帶來最大的影響,不是因為工程的巨大也不是因為工程所能帶來的巨大好處,而是他帶來的一種先例,就像呂不韋編寫呂氏春秋給天下帶來國家組織眾人編寫文集的先例一樣,鄭國的工程也是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
在修建完鄭國渠后,秦王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繼續修建,可是呂不韋勸阻了他,呂不韋說:秦國因為修建水利工程發動的百姓非常多,耗費的物資也不少,不如給與百姓一些休息的時間,再進行修建,若是為了修建水利工程使得百姓疲憊,那秦國的國力也一定會受到影響。
秦王當然是同意呂不韋的說法。
成蟜走在韓國的道路上,他認真的看著周圍的情況,韓國已經開始了春種,各地都能看到忙碌的百姓,秦國對農耕的重視,是超過了原先的韓國的,韓國內不從事農業的人,都被強制性的參與到耕作之中,平日里耀武揚威的游俠,此刻也是不敢再鬧事,他們的劍,擋不住秦國的弓弩。
而經過了長達數個月的宣傳,原先的韓國百姓們也知道了秦國的制度,包括官府獎勵耕作之類的事情,韓人對此非常的好奇,他們頭一次聽聞,在自家的耕地上賣力的勞作,還能得到官府的獎賞。當然,秦國的律法,也是讓他們為之一振,秦國的律法實在太多,好在有亭長可以隨時去詢問。
秦國免掉了這些地區今年的稅賦,當得知這個消息之后,這里的百姓對秦國那種天生的抗拒心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叫稅賦啊??這是天大的好事啊。成蟜看到耕地里的那些百姓們笑著聊著天,臉上已經沒有了多少畏懼,反而是帶著一種對未來的期望,韓人實在是遭受了太多的苦難。
這個時代的百姓們所想要的并不多,他們只是想要一個可以供他們耕作的土地,他們就安心在這里耕作,他們會繳納稅賦,也可以去參與徭役,只要他們能不被餓死,不被凍死就好。可惜,事與愿違,就是這樣的要求,也并不是都能被實現...韓國因為國力的限制,沒有辦法帶動百姓們去進行生產。
可是秦國就不同了,秦國擁有充足的種子,耕牛,農具,并且在趙括的影響下,已經改變了對征服地區的制度,不再是奴役這里的百姓,而是將這里的百姓也變成秦人...而將士們所需要的獎勵,則是從那些當地貴族身上來劃分給他們。尋常的百姓,也不再被送給高爵位者為家臣。
果然,這樣的改變帶來了很大的變化,當國家被滅亡的百姓得到了比原先更好的生活,當他們可以養活自己的時候,秦國開始救濟他們之后,韓國就被他們拋在腦后...這個時代的庶民,本就沒有太強的國家觀念,若是能吃飽肚子,誰還會去胡思亂想呢?成蟜看著這忙碌的場景,心里似乎有些明白,為什么父親會執著的進行一王天下的策略。
他付出了那么多,大概就是為了看到這樣的場景吧。
當他來到了鄭縣,拜見了當地的官吏之后,很快,他就找到了目的地。張良的府邸,原先秦國在征服其他地區之后,是不會對當地的貴族動手的,因為這些有文化的貴族,是可以幫助秦國進行更好的治理當地的,他們是可以合作的對象,可是如今不同,這些貴族的土地都被拿出來作為對將士們的賞賜,故而原先的貴族過的并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