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黃砂石上面籠罩著一層黑殼并出現裂紋或魚紋的地區,井位在山邊。”陶七妮指著巖石的表面道,“而井位定在山頂的情況也有,那就是黑色石灰巖露出地表,呈梅花點的地區。”
“弟妹這般斷定有何依據啊!”楚九驚訝地看著她說道。
“地方日志上描寫山形地貌非常的詳細。”陶七妮沉靜的目光看著他們道,這可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是的!那些字還是我一個一個抄上去的。”姚長生深邃的雙眸看著他們哭笑不得地說道,“只是我沒有像娘子一般深究。”
“相公研究山形地貌,多是為了如何排兵布陣,或者是在哪里設伏,打伏擊最好。”陶七妮滿眼小星星地看著他說道。
“術業有專攻,不需要妄自菲薄。”楚九滿臉笑意地看著他們倆道,“弟妹專攻在這里。”
“這是祖先們通過實踐摸索積累的。如漢代的楊伯起通過氣態物質和白鹿舔食咸泉的現象而鑿井取得了地下鹽鹵。”陶七妮澄凈的雙眸看著他們說道,“這都有規律可循的,井位的定立,開鑿與山勢地勢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根據弟妹你說的,咱們靠近河邊低洼地帶,打井更容易。”楚九環顧四周山勢道。
“不不!靠近水邊含鹽量低,因為有水。”陶七妮聞言看著他趕緊說道。
楚九恍然地點點頭道,“是這個理兒,咸了兌水。”
陶七妮純凈地雙眸看著他們倆不緊不慢地說道,“依山可作井,隔溝不同脈,開鹽井宜擇山坳旁有井者居中度地,近河之井,水多而淡。山間之井,水少而咸。山高大者,須擇其低處平原,山低者,須擇其曲折凸起處,開井乃有效也。”
祖先們真的是不僅經驗豐富,與此同時,人們還學會了通過一些與鹽鹵共生的礦物的自然流露來探測鹽鹵礦藏。
“這說的如此明顯直白,咱們就干起來。”楚九擼著袖子高興地說道,渾身充滿了干勁兒,仿佛看見白花花的銀子滾滾而來。
“呃……”楚九不好意思地又道,“這鹽井要怎么挖啊?像煤礦一樣嗎?”
“鹽礦又被稱為鹽井,顧名思義,就是像咱們打水井一樣。”姚長生深邃清澈的雙眸看著他笑瞇瞇地說道,“這鹽井跟水井一樣,都是依地下水脈循跡開鑿的。”
陶七妮聞言莞爾一笑,隨聲附和道,“所以呢?判定井鹽的儲藏,是依據天然鹽泉的分布作為參考定址開采的。”想了想嚴肅地看著他們倆道,“你們把人留下,我得勘測一下,得有規劃的開采,無計劃的隨意開采,只會破壞地下的鹵水資源。”一臉正色地說道,“咱們要做長久的買賣,不能做一錘子買賣吧!”
“行,這事你在行,咱聽你的,兄弟們留給你,你說咋辦?咱就咋辦!”楚九眉眼含笑地看著她爽快地說道。
“那娘子什么時候回來?”姚長生眼神不舍地看著她說道,“點好鹽井的位置就可以回來了,剩下的打井的事就交給他們就好了。”
“不行!”陶七妮果斷地搖頭道。
“為什么?”姚長生聞言眉毛立馬豎起來不樂意地說道。
“這跟水井不一樣有危險。”陶七妮面容嚴肅地看著他們說道。
“危險?什么危險?”姚長生緊張地看著她說道。
“鹽井開采最早的文獻記載出現在《華陽國志.蜀志》,也就是地方志著作。秦孝公時代李冰入蜀時。嬴正即位時三峽地區已經可以使用氣蒸溜鹵水制鹽,原文這么寫:有火井,夜時光映山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頃許如雷聲,火焰出,通耀數十里……。井有二水,取井火煮之,一觥水得五饾鹽……。”陶七妮澄澈的雙眸看著他們不疾不徐地說道。
這里這里的井火,即天然氣之火;二水,即鹵水。老祖宗真是聰明。
“這又是地方日志。”楚九驚訝地說道。
“對啊!這些文字藏在犄角旮旯里,帶著目的或許能找到它們。”陶七妮聞言笑嘻嘻地說道。
“這就叫,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楚九雙眸亮晶晶地看著他們微微一笑道。
“你說的這太危險了。”姚長生憂心忡忡地看著她說道。
“只要方法得當,沒關系的。”陶七妮給了姚長生一個安心的眼神,“主上,我們留下來,這后勤你得做好保障。”
“這你放心,齊志遠就是你們堅實的后盾,需要什么找他要。”楚九特干脆地說道。
“這鹽要是制出來了,安全方面是我最擔心的。這么大個錢袋子,沒有不眼紅的。”陶七妮看著他們直言不諱地說道。
“回去我會調三千精兵來,另外這投石機,大爆竹也會陸續送來,保障鹽井的安全。”楚九面容冷峻地看著她嚴肅地說道。
關于怎么制作大爆竹,弟妹沒有藏私,直接交給自己派去的人。
現在已經掌握,獨立的制造了。
關于震天雷,只要材料齊全了,長生能立馬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