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一起。”姚長生抱著她親昵的蹭蹭她的臉頰道。
小別勝新婚,干柴碰烈火,那是熊熊燃燒,將兩人徹底的淹沒了。
姚長生白天認真的訓練兵卒們投擲,晚上是努力耕耘,好好的疼愛自個娘子。
&*&
就在姚長生夫妻二人過這神仙眷侶,樂不思蜀的日子的時候,遠在廬州的也忙著準備唐秉忠和徐文棟婚禮。
相比于唐秉忠盛大的婚禮,與姚長生相比有過而無不及。
柳員外那是有錢的主兒,就這一個寶貝閨女,那很是舍得花錢,讓女兒風光大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女兒好好的嫁人了。
相比于唐秉忠,徐文棟的婚禮則低調了許多。
婚后楚九就開始了給兒子和娃娃們找老師了。
自家兄弟的面子還是要給的,凡是季家人有意的都可以來。
槐溪書院那般有名,季家子弟在讀書上那是沒得說。
經史子集,背的滾瓜爛熟,甚至倒背如流。
讓鐘毓秀無可挑剔,但是他們不能止步于只會背書吧!
大帥府要求的老師不說武藝高強吧!起碼你的弓馬嫻熟,畢竟說不得就要上戰場的。
這樣刷下來一大半兒,也不許五谷不分,下地種田也得會。
鐘毓秀也有說辭,那就是自古打仗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認識可不行!
糧草的調派,安排……讓他們漂亮的寫下來。
要的就是不但書本知識扎實,也實際經驗也豐富。
那真是通過重重考試,還真有人脫穎而出,季家三房季儒亦,父母雙亡。
在季家毫無存在感,當然書香門第,仁義之家,在吃穿上不會虧待的,那也只是不會虧待。
有族規在,鐘毓秀對于這族規還真是非常感興趣,專門找來看了。
首先解決吃穿問題,口糧,五歲以上的季家各房族人,不分男女,每口每月給白米三斗。
布料,成年族人每人每年給冬衣衣料一匹;十歲以下、五歲以上的孩子各給半匹。
生存不成問題,就是學業了凡是季家族人都必須在槐溪書院讀書。
還有婚嫁補貼,族人嫁女,三十兩銀子;女兒若改嫁,則給二十兩銀子;族人娶媳婦,二十兩銀子,再婚不給錢。
有點兒意思,鐘毓秀食指劃過眉梢,就沖他們對自家的姑娘允許二嫁好感了許多。
這年月對女人苛刻,講究的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從一而終,二嫁很難的。
喲!連喪葬費都有,族人身亡,按其輩份大小,給予二兩至二十五兩銀子的安葬費。
到了科考或者是外出赴任,給予路費補助。
倘若鄉親,姻親,親戚陷入貧困,或遇到饑荒不能生存時,家族商量共同量行濟助。
修橋鋪路,賑濟災民,名聲在外。
……
耕讀傳家,一族之本在于祭田,祭田是一個家族的公共田產,用來祭祀祖先、贍族等。在薩姆野漢野蠻瘋狂斂財后,還存有上千畝祭田,這季家還真是大地主。
可以說所有季氏的族人都有了一個保底的生存條件和基本的婚嫁體面,然后族人們通過源源不斷的接受教育不斷入仕。
書院的所在更是桃李滿天下,可惜現在沒有科舉,不然的話以現在的家族底蘊,未來大有可為。
算起來,這季氏一族已經有一百多年了。
&*&
這就難怪季儒亦,學問沒有落下,有道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能這般自律也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