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的還多著呢?要不要在聽聽?”姚長生充滿興味地雙眸看著他說道。
“哎哎!這個等回來再說,先說主題,國都,國都你還沒說完呢?”楚九食指點點輿圖道,至于長生說的種樹問題,想法肯定多著呢!改日說到農業問題,尤其是北方田地大面積荒蕪,人口不足更是問題。
樹木生長需要時間,人口增長也需要時間。
“好好好,話題撤回來。”姚長生端起茶盞又抿了一口。
李道通提著小幾上的茶壺,給姚長生的茶盞蓄滿了。
姚長生道了聲,“謝謝!”
“長生,長安說的差不多了,那洛陽呢?”唐秉忠好奇地問道。
“洛陽的情況比長安稍好,但是也不容樂觀。”姚長生回身指著輿圖道,“從通濟渠,永濟渠,運來的漕糧漕貨,首先交匯在汴梁,之后才能從黃河、洛河轉運到洛陽,這里面一樣有成本,且從經濟角度看,這時候作為中樞的汴梁城,在經濟上比洛陽更有優勢了,所以晚唐時汴梁經濟供養出了朱溫這樣藩鎮勢力,手中有糧,有槍,憑借汴梁一城的財力,朱溫就足以力壓中原諸侯。”
郭俊楠抬眼看著輿圖道,“平原的地利沒有天然的屏障,所以在這里定都淪陷的非常快。”
姚長生點點頭繼續道,“在關中失勢之后,洛陽也就是失去了中轉的地位,更成了一個空架子,而且還要面對西邊的軍事壓力。”指揮棒在輿圖上劃了西北一線,“這種情況下,五代的中心自然而然的到了汴梁城。”回過身總結道,“從關洛雙心到汴梁城,可以看出這天下地利經濟方面大變遷非常的明顯。”緊接著又道,“直觀的表明冀州和江淮在經濟上已經不在接受關洛中原這個中央了。”頓了一下又道,“有一個數字更直觀,那就是冀州在安史之亂之前,賦稅幾乎占到全國的一半。”
“嘶……”在場的人全都倒抽一口冷氣。
徐文棟吞咽了下口水道,“難怪安史之亂在冀州發生。”
“現在汴梁也涼了,大運河,直接變成了京杭運河了。”李道通黑眸看向他們直言不諱地說道。
“嗯!現在的漕運是直線了。與曾經圍繞著關洛衰落相應的是,漕運沿線城郭的興起。”姚長生點點頭道,“經過南北朝時期,冀州抬頭,和人口遷徙,讓江南富庶了起來,魚米之鄉,天下糧倉,關洛的衰落已經是勢不可擋。早已經沒有秦漢時的富庶了。”
“嗯嗯!是這個道理。”林觀邦忙不迭地點頭。
“漕運沿線開始主導天下賦稅,百萬漕工衣食父所系。”姚長生目光掃過他們繼續道,“北宋時期由于水運仍然以汴梁為中心,冀州的經濟自安史之亂后,遭受了滅頂的打擊,加上黃河在五代以后瘋狂的泛濫。冀州的中心徹底轉移到了燕京城附近及北部地區。這里漸漸的發展了起來。”
“姚副都督說起中原的衰落,我就想起了三易回河,直接把三個國家給滅國了。”林觀邦忽然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