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怎樣?你就說說嗎?”楚九目光柔和地看著他說道,“我們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那好我就說說。”姚長生聞言抿了抿說道,“這么說吧!大燕國祚百十來年,有些大臣漢話都說不利索。他們以前甚至沒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他們的祖先不曾書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書籍里也沒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更沒有: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也沒有唐詩宋詞中那些人文: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些孩子們從小都在學!”楚九心思微動看著他說道。
“對!”姚長生目光落在楚澤元兄弟倆人身上道,“會不會覺的《論語》太簡單了,一點兒都不深奧。”
“嗯嗯!”楚二少忙不迭地點頭道。
“《論語》里的很多東西也許你沒有專門學習過,但日常你也早就接觸過了。因為你們的行為舉止都是按照論語來要求自己的。”姚長生琥珀色清如朗月般的雙眸看著他們說道,“父輩們也是祖輩那里學來的,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挑眉看著他們又道,“覺得簡單嗎?其實不……”微微搖頭道,“讀書不能看字面,必須得做到。一天、兩天、三年五載能做的到,一輩子能做到那就真成了圣人了,但這凡夫俗子,能做到無愧于心已經實屬難得了。”
“就像是左都鈺來金陵,劃河而治,為什么他可以如此輕率的提出來,因為草原狼,占據的是長城以外大片的土地,得到中原是意外之喜。皇上為何斷然拒絕。因為中原的意義重大,逐鹿中原、問鼎中原,就很說明問題了。”姚長生雙眸熠熠生輝地看著他們說道,“因為從秦朝開始的統一夢,根植在每個人心中,覺得這就是理所應當的,站在這個位置上,收復不了丟失的土地,就覺得愧對祖先。”
“漢朝和匈奴人打了三百年最后終于報了歷年被劫掠邊境和白登之圍等等的欺辱,國仇百世猶報,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恥,每一筆都牢牢記在史書上。”姚長生清明的雙眸看著他們說道,“漢人被他們摁在地上打,這些恥辱并沒有粉飾,或者忽略不計,也沒有遺忘,而是刻在骨子里要找回來。”挑眉看著他們說道,“史書上可不都是歌功頌德。”
“家祭無忘告乃翁!”楚澤元點漆黑亮的雙眸看著他說道。
“嗯哼!”姚長生欣慰的點點頭。
“九世之仇猶可報乎?雖百世可也!”楚二少想起來《公羊傳》中的一句話看著他說道,小聲地又道,“還真愛記仇!”
“史書上記錄了很多屈辱,沒有一直強調我們強大來虛構自信。而是通過面對苦難一直堅持不放棄爭斗,亦或者吸取教訓來建立自信,根基對了,也就無法被摧毀。”姚長生璀璨的雙眸看著他們說道,“主上為什么能在這么多反王中脫穎而出,為什么能推翻大燕。”豎起食指道,“因為解救萬民與水火,不是空喊!”
“這個長生,讓你認真的說,怎么還拍上馬屁了。”楚九滿眼笑意食指點著他笑罵道。
“皇上咱說的可是實話,不是馬屁。”姚長生一本正經地看著他說道。
“行了,是不是馬屁,我心里清楚。”楚九皂白分明的雙眸看著他語氣溫和地說道。
“姚叔,了解歷史幾次,咱們靠什么堅持下來的。”楚澤元好奇地看著他問道。
“我們能堅持下來,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是因為不屈的脊梁,是因為自己的祖先、祖宗,所以才會說,不能愧對祖宗,愧對子孫后代。正因為這樣才綿延不絕,在逆境中依然能站起來。”姚長生神采奕奕地看著他們又道,“以史書為脈絡,貫古通今,歷史不可忘,國仇不可忘,這是記憶留在這片土地上的痕跡。忘了自己歷史的朝代無一例外的都被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