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崎走了,把房子留給張斌,對家是農村的張斌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他住到那個才買的院子里去,自然是為了找到那個放著一大缸銀元的地窖。
小鎮離廠子有十多里地,他用自行車馱著鋪蓋卷到了那個小院的時候,已經到了下班時間。
平時寂靜的小鎮街道上,也開始熱鬧起來。自行車的車齡聲,摩托車發動機的聲音,都混在了一起,還有相熟的人碰上了,打招呼的聲音。
高崎推著自行車,穿過前面的幾進院子,和下班進了院子的人們擦肩而過。
外面的院子,前后相通,好多人家的廚房,就是院子里搭個棚子。
于是,才下班回來的,路過的,忙活著做飯的,喧噪起來,院子里也飄蕩出各家各戶飯菜的香氣。
住戶們大多都是在這院子里住了多年,甚至是兩三輩,基本相熟,遇見了不免要打招呼,甚至有跑到正做著飯的人家灶上,看看做了什么好吃的,撈上一筷子嘗嘗鮮的。
一時整片宅院,都熱鬧起來。
高崎是新來的,和誰也不認識。就算認識,也不是這一世的事情,他也不敢打招呼。
大家看到突然來了個陌生人,也覺奇怪,不免多看他幾眼。
他只顧低頭推車。院子里到處堆放了住戶的雜物,巷道狹窄,還得小心地躲避著行人。
有人看著他,好事的也會詢問:“才搬來的?”
他就答應一聲說:“啊,我買了張老師的院子。”
有的點點頭就過去了,有的則要詢問他一下,在哪里工作,做什么?待他回答了,再介紹一下自己。
這就算認識了,日后碰上,就會相互打個招呼。生活過日子,你家缺個油鹽醬醋,我家缺個錘頭斧子,互相串個門子,取長補短,漸漸熟識起來,成為一個大家庭。
這就是遠親不如近鄰了。
這樣的鄰里感情,在十多年以后的棚戶區改造完成的時候,便會從這個小鎮里消失。
因為到那個時候,大家都住進了改造出來的小高層里,關起門來朝天過了。
花費了十幾分鐘,他最終還是走到了最后面,他買的那個院子里。
這個院子后面,已經沒有住戶,所以也沒有后門,前面也可以設個院門,把別人擋在院門之外,成為一個獨立的世界。
進到屋里的時候,天已經黑下來。
高崎開了燈,把鋪蓋卷往雙人床上一放,就算完成了搬家的任務。
屋里張老師收拾的很干凈,完全不用再改動什么。
只是,不像在這里居住的人家一樣,家家都有液化氣罐。
高崎原來住廠里的單身宿舍,都是到廠食堂里打飯吃,沒買液化氣罐。
他準備明天去買一個,順便買些鍋碗瓢盆回來。
當年和妻子在這里過日子,鄰里鄰居的相熟起來,大家都很熱情,時常到他們家里來吃飯,他們也時常到大家那里去吃。
雖然這回不是在前院那里住,但鄰居們熱情依舊。熟悉了,還是會串門子互相請吃飯的。
這時候沒有液化氣罐和做飯工具,晚上這頓飯,他只好到外面的街道上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