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款的服裝基本賣完了,店里賣的,主要是以前的存貨,和附近代理商的幾款時裝。存貨款式有些過時了,賣的自然就不好。
這些存活,按理說都應該降價處理,連成本價都賣不到的。胡麗麗沒敢降到成本價以下賣,就是因為高崎是按這個價給原店主夫妻付的錢,已經吃虧了。
所謂無商不奸,高崎總算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
店主看著人很不錯,說話又那么和氣,好像讓他賺了很大便宜一般。
原來,留給他的,都是不好賣的存貨,還按成本價和他結賬。
他在房價上沒有獲利,卻在其他地方上找了回來。
胡麗麗告訴高崎,做服裝就是這樣。舉個例子,一款服裝進個十件,頭三件就可以把成本賣回來,剩下的賣多少都是利潤。
還是這個例子,一款十件服裝,也就剩下個兩件三件的,店主已經賣出七八件去了,投入的成本早就翻番。剩下的這兩三件,都是積壓很久的,給錢就賣,但絕對賣不出成本價來了。
也就是說,倉庫里這些服裝,都是原來店主賣剩下的,給錢就能賣的服裝了,半價給高崎,高崎都吃虧了。
說到這個,胡麗麗就對高崎說:“高老板你也別怪我,當時你和他們夫妻談買賣,我跟了他們這么多年,不好當面向著你說話的。”
胡麗麗的做法,高崎當然可以理解,并不怪她。
店主是岳帆的朋友,高崎不好再去為這個找人家。再說這也怨不得旁人,只能怪他經驗不足。
“那咱們以后怎么辦呢?”他就問胡麗麗。
胡麗麗就嘆口氣說:“只能先忍著了。想辦法把這些貨賣出去,回收些成本,再進一些當季的貨,生意就能好一些。”
“那我們為什么現在不進新貨呢?”高崎就問。
胡麗麗就吃驚地看著他。
那晚大家一起吃飯,陶潔說過,高崎已經沒有錢了。就十多萬塊錢,都給了店主夫妻了。
“進新貨需要錢啊。”胡麗麗說。
高崎就問:“需要多少?”
胡麗麗想想說:“現在秋天差不多過去一半了,秋貨就還是這樣,只進附近代理商的,湊合過去算了。但附近代理商的貨,他們自己也往外***我們賣的便宜,我們不好賣。所以,過去我們一般不進或少進他們的貨,都是進南方廠家的貨,那樣品種款式不重樣。這女人買衣服,就講究個和別人不重樣,這樣定價權就掌握在我們手里,利潤就可以高一些。”
高崎聽半天,還是稀里糊涂。他就說:“你直接告訴我需要多少錢就行了。”
胡麗麗猶豫一下說:“最少也得四五萬吧?我是按照往年的經驗推算的。這頂多夠維持咱們到冬季,有時令貨可買,不用總賣這些過時貨。”
高崎想想就又問:“那要店鋪恢復到和過去一樣紅火呢?”
胡麗麗說:“想紅火,就得貨賣全呀,各種款式都得進點,那樣,少說也得進十多萬的貨才行。”
高崎說:“行,你就按紅火,貨賣全的標準來,看看需要進什么貨,一共得花多少錢,給我個具體數。”
胡麗麗站在那里猶豫半天才問:“老板,那天老板娘不是說,咱們沒錢了嗎?我要按著老標準算出來,和廠家聯系,是要立刻就得付款的。”
盡管高崎讓她稱呼他“小高”,叫陶潔“小陶”就行,可胡麗麗還是覺得那樣有些不尊重,依舊叫他老板,不守著陶潔就叫老板娘,守著了叫這個陶潔不高興,才叫她小陶。
聽胡麗麗問,高崎有些不知道怎么說。想半天才說:“錢,我肯定有。可是,這個不能讓陶潔知道,你明白吧?”
胡麗麗就更糊涂了。
你們雖然沒舉行婚禮,可證都領了,這有錢怎么還瞞著陶潔呢?
胡麗麗就一臉茫然,搖了搖頭。
高崎又琢磨半天才說:“我吧,有些事情,陶潔是不知道的,知道了我怕她不高興。所以,有些錢也是不能讓她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