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崎就沒再和她爭執。
俗話說,合伙的買賣難做。賠錢了,互相指責,掙錢了分贓不均。
蔣師傅這人,是那種知恩圖報的好人。高崎也并不擔心將來會有“分贓不均”這種事情發生。
他搞這個水餃店,也是為了幫蔣師傅一把。
如果有一天出現了不好的苗頭,就算店主是陶潔,他也不會為了錢,傷了和蔣師傅之間的感情,相信陶潔和他的想法,也是一樣。
到時候,把店無償交給蔣師傅,他和陶潔退出就是。
尤其是重生以后,在他看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比錢要重要的多。
經營這么大一個店鋪,只靠蔣師傅和陶潔兩個人,當然就不行了。
高崎已經想好了,招人。
他不懂做飯這一套,具體需要什么人,做餃子,炒菜,需要些什么炊具,就只有等著蔣師傅來了,讓她來決定了。
蔣師傅在車間里干組長許多年,管理能力肯定有。
國企里最基層的生產小組長,叫兵頭將尾,其實是最不好當的。
不會當的,往往弄得領導不滿意,工人們一肚子意見,變成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
想當好組長,需要具備一定的心機和管理手段,既要哄得工人們聽話,還得哄得領導滿意。
蔣師傅做許多年小組長,是積累了一定管理經驗的。要不是因為她是女的,估計可以做到車間主任。她自己也覺得,可以管理好一個車間。
有這個能力,只要她肯干,管理好這個水餃館,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蔣師傅下了決心,不能辜負高崎的一片苦心,要把這個水餃館經營好,就當真一心一意,拿出她在廠里當小組長的本事來,開始算計。
水餃工、服務員、洗碗工,根據高崎給她定的,每天出多少人的水餃,招多少人,她都算的很仔細。
另外,飯館是每天都要買進賣出的行業,還得有個專門的采購。
別人去采購,蔣師傅不放心,怕別人趁機貪污。畢竟賣菜和油鹽醬醋一類的東西的,都是小商販,不可能給開發票。就算有發票,也背不住對方虛開發票。
再說,買這些東西也得懂行,什么菜新鮮好吃,也得挑挑,買回一堆爛菜來,她就是手藝再好,做出的水餃,也不會好吃。
別小瞧油鹽醬醋,這里面也有學問。都叫醬油,好多飯館的廚師,卻只用唐城那個解放前就有的,老字號的。離開那個老字號,炒出來的菜,味道就差著行市。
她不要采購,要親自去買東西。只要個力氣大些的,幫著她去市場,把她買的東西弄回來。
高崎就決定,再買輛三輪摩托車,雇個司機兼搬運工,來協助蔣師傅采購。
最難找的,恐怕就是廚師了。
蔣師傅的水餃做的,當真可算一絕。有這么好的水餃,隨便雇個廚師來,炒一手爛菜,恐怕連水餃的名聲都給帶壞了。
所以,蔣師傅的意見,是沒有她滿意的廚師,就寧可只賣水餃,也不賣爛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