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師傅的老家,是山東淄博的博山,就是那個***的故鄉。
博山古稱顏神,也是一座千年古城。
全國八大菜系,七個菜系出在長江以南。江北只占一個魯菜,而魯菜里除卻做魚,其余的菜式,大多出自博山的大街菜。
大街,是博山城內一條古老的街道,古稱香市街,銀子市。
博山的炒菜、糕點、小吃和咸菜,都十分出名。
博山這個地方的水餃,和全國其他地方,也是不一樣的。
做水餃的水餃皮,不是小圓餅,而是一張大大薄薄的面皮,割成長條,再把長條割成一個個的梯形樣子的水餃皮,類似于市面上常見的餛飩皮,又比那個大一點。
這樣的皮子包出來的水餃,外貌看起來像一個個的小銀元寶,餡大皮薄,既好看又好吃。
博山水餃是很有名的,現在在北方的一些城市里,還經常可以看到,飯館門口掛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博山水餃”四個字。
蔣師傅做的,就是這種水餃了。
雖然她做的水餃好吃,可蔣師傅還是不放心,唯恐開市不利,砸了招牌。
為慎重起見,在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完了以后,她還是不打算開業。
她得把將來開業以后,估計經常賣的幾個水餃品種,挨個做一遍出來,讓大家品嘗一下,確實好吃,是她在家里做的那個味兒,這才敢放心開張。
這一試驗,果然就發現許多問題。
先是用機器和出來的面里,有一股機油味兒。
新買的機器里,廠家為了防銹,都是放了機油的。只是外表擦拭干凈了,是不行的。得用開水把里面反復燙幾遍,把里面的機油都給燙出來,徹底清理干凈才行。
然后,就是餃子的冷凍儲存。
剛包出來的餃子,得放在外面涼一下,讓表皮多少的有些硬,再往冰柜里放。
另外,下冰凍的餃子,第一遍水開了,要多攪動幾下,讓水多開一會兒,這樣凍透了的餃子餡兒,才能完全化開。要不然,會下不熟,甚至餃子會在鍋里爛了。
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好多。
比如最簡單的,客人點餐的問題。人家坐在幾號桌,要的是什么水餃,要了多少,怎么把這個信息傳達到后廚,后廚做出來,服務員怎么才能準確無誤地把客人要的水餃端到客人面前,不出錯。
聽著挺簡單,真正做起來了,就錯誤百出,演練了一天,大家才都熟練了,做到準確無誤。
還有外面客人點餐讓送過去的。人家要生的還是要熟的?送去接著下了吃還是要留著以后吃?這個都得弄清楚,才能決定給人家現包的還是冷凍的,也要提前弄個接電話的問答模式。
這些都是經驗,不親自試驗,是不知道的。等開業了再發現這些問題,就什么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