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崎越聽越糊涂。
孫繼超就說:“哎呀你別問了,你聽我說。大前天晚上我從飯館回家,那仨退休工人就在我家里等著我,這個曹同志也在。”
高崎腦袋停頓一下,才明白孫繼超說的“曹同志”是誰。
這個孫繼超,肚子里生意經不少,能讓他跟著學很多東西。可除此之外,他腦袋里這種“正經”玩意兒也不少。
高崎想不明白,這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東西,怎么就能在他腦子里融合到一塊兒的?
難道,這就是六零后特立獨行的地方?他們是承上啟下的一代,經歷過動蕩年代,也趕上了改革開放。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形式,也造就了他們人格分裂一般的思維模式。
就聽孫繼超繼續說:“他們告訴我,這位曹同志為我們爭取到一個機會。分廠廠長劉群生主動辭職了。現在,廠里其他干部都不愿意來接手這個分廠,說這個分廠的工人最不安分,不好管理。
總廠的意思,是想著從分廠的職工里面,找出一個人來,和總廠簽訂個承包合同,每年給總廠繳納十萬塊的設備和廠房設施使用費,分廠自謀生路,總廠什么都不管。
曹同志說,他和你是朋友,是受了你的委托,來幫我們做這個事。事情有了眉目,就跑來找了那三個退休工人,那仨人就帶著他來找我了。”
說到這里,就問高崎:“你過去問我要資料,說是找人替我把這事辦了。原來就是找的這個人啊?他是干什么的?”
高崎終于明白,他心里的隱隱不安是什么了。
孫繼超原來的訴求,就是讓工人自己管理自己的工廠。
改開之前,國企都執行著極其嚴格的設備使用和保養制度,設備利用率也不高,雖然設備都是有了二三十年歷史的老設備,可精度和性能都沒有降低。
別小看這些二三十年前的老設備,比起現在制造的新設備來,其質量和耐用程度,甚至是加工精度,都要優秀許多。
一臺五六十年代產的老20車床,在二級市場上,賣出的價格,都比一臺新產的同型號產品高。
雖然新產的改了型號,叫CA6140,可結構還是和老20一模一樣。但主軸精度,變速箱齒輪嚙合、導軌耐磨程度,比起老20,就差的遠了。尤其是耐用度,幾乎就沒法比。
老20吃刀三個毫米,輕松就過去。新CA6140,兩個毫米主軸就開始跳舞了。
這還只是車床,磨床就更沒法比。老設備雙M的高精度磨床,磨出的活表面光潔度可以達到滑2滑3,新磨床能達到滑6就算不錯了。
當然,這表面光潔度也是一個老標準,現在改叫表面粗糙度了。
中捷友誼廠的搖臂鉆,誰聽說過五幾年出廠的拆過變速箱?那齒輪和液壓軸,就從來不帶壞的。
可現在同類型號的產品,誰聽說過沒拆過變速箱的?不能變速成了正常故障了。
這些概念,都是孫繼超來水餃館之后,和高崎、趙師傅一起吃飯的時候,灌輸給他的。
關于這個,趙師傅深表贊成。高崎修設備出身,也不得不承認,孫繼超說的,的確是事實。
我們過去的機床制造企業,排名世界前十的就有四個。現在,一個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