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技術落后,是粗制濫造,質量不行了。
這樣精益求精的傳承沒有繼承下來,就跟唐城量具一樣,改開之后,一味講求經濟效益,偷工減料,就沒有質量可言了。
國外講求打造百年企業,就是為了這種精益求精的傳承。而我們,卻把這傳承輕易就丟掉了。
孫繼超講這些,不僅僅是在痛心國家的基石在被一點點侵蝕,還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國企不是不行,不是真的失去了優勢,而是混亂的制度,特別是廠長負責制,徹底攪亂了國企。
工廠里干了多年的,每一個技術精湛的工人,都比那些才畢業的大學生有學問,都比他們懂工廠。可是,一味講求學歷,讓這些什么也不懂的大學生上來管工廠,外行領導內行,這是私企打死都不肯干的事情,國企卻在干的不亦樂乎。
我們的技術工人,在廠里受一個大學畢業不久的毛孩子指揮,氣不過去私企干,卻可以當廠長,指揮一堆大學生干活。
這就是差距。
實踐出真知。
在孫繼超看來,市場經濟為工廠帶來了活力,可人為的不合理制度和指示,束縛了工廠的發展。
如果在市場經濟模式下,國企堅持過去三結合的管理體系,引入新觀念,新技術的同時,不丟老傳統,成功轉型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我們把不該丟掉的傳承給丟掉了,錯誤的方式導致了**的加劇,讓國企走上了一條畸形發展道路,才造成了今天工人大量失業下崗的局面。
不是國家發展不需要這些工廠了,而是更需要,需要的更多。只是這些工廠在畸形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已經無法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富了少數投機鉆營者,苦了大多數工人。
與其讓這些工廠倒掉,再從頭建造新的私企,不如找到一條正確道路,讓這些工廠獲得新生,讓工人繼續做工廠的主人。
這條道路并不難找,那就是偉人的鞍鋼憲法,三結合的管理體系。
這個體系,讓松下幸之助打造出世界頂尖的企業,讓傳統的西方現代管理模式,面臨更先進的東方管理模式的嚴峻挑戰!
這個體系,為什么就不能在咱們的本土生根發芽,打造出更好的企業來呢?這是說不通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動亂年代,讓我們的干部,徹底放棄了原則,沒有了對錯,不再去堅持偉人親手創立的管理原則,變成了上面怎么說就怎么做,不管實際情況,不管工人死活的木偶,一心只想自己升官發財。
這才是真正的管理人才的斷代,這才是失去傳承的關鍵!
如何去治愈這個創傷?那就是不再要這樣的干部,讓工人這個原本的工廠主人,重新成為主人,讓他們重新掌握工廠的命運,自己選出自己信任的管理者。
這就是孫繼超要做的事情了。
只是,這個理想,是根本沒有實現的土壤的,可以說,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只能算幻想。
高崎原來不擔心這個,只是擔心曹副主任有辦法把劉群生給弄下來,分廠換個有能力的領導,會把孫繼超這種業務能力超強的人給叫回去。
他已經想好了不讓孫繼超回去的辦法。
可誰想到,曹副主任一番暗地里的神操作,讓孫繼超這個原本無法實現的理想,竟然有了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