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海沒講這堂課之前,高崎一直以為,孫繼超的水平已經夠高了。
知道把飯館開在哪里,知道怎么帶徒弟,把后廚管理的井井有條。
他覺得,有孫繼超在,他就可以把飯館搞好,積累一定財富之后,做更大一點的事業。
這天晚上,孫立海的這堂課,完全顛覆了他的認知。這開飯館的學問,太大了。
想搞好一個飯館,僅僅靠做菜好吃,是不夠的。
一人一個口味,究竟怎么樣才叫好吃?這只是一個相對的問題。
所以,好多事情,需要菜品花色來調節不同人不同口味的同時,還得前堂與后廚有機聯動,才能保證大多數客人的滿意。
同樣一個菜,不同的人來點,就得做出不同的樣式和風味來,這才是正道。
同樣是一道極簡單的炒肉片,女士來點和男士來點,做法要有不同。穿著打扮不同,高矮胖瘦不同,做法都有區別。
比如說,一個長相瘦削,穿著干凈,文質彬彬的人來點炒肉片,你就得把這道菜做的量少一點,精致一點,同時還要考慮對方吃不吃辣,吃不吃酸,對蒜和蔥姜敏感不敏感。
而像高崎這樣的莽漢要這道菜,你首先就要考慮量大味足,夠他吃才行。至于精致與否,是不是看著色澤、擺盤漂亮,就放到次要位置了。
還有,一桌七八個客人用餐,做法就又不一樣。
“看人下菜碟”這句話,就是這么來的。
可是,這些前堂由客人那里得到的,不同的信息,怎么準確無誤地傳達到后廚呢?這就得在菜單上做記號。把同一個菜分幾種標記,根據不同的標記,廚師就得做出不同的樣式和口味來。
另外,客人有特殊禁忌,比如不吃蔥蒜,不吃辣椒,不吃香菜不吃姜的,都有,這個就得直接寫到菜單上,廚師才能改變調味的手段。
如何區別客人的喜好,這就得靠跑堂的看人的眼力勁兒了。
所以,跑堂也有學問,不是隨便個人就能干得了的。
這才是中國菜館獨有的學問和魅力。沒有了這些個獨特的老東西,那就不是中國菜館,變洋快餐了。
另外,跑堂、經理,這些直接面對顧客的人員,也得有符合自己身份的,接人待物的方式和方法。和客人說話,也不僅僅是和人家客氣,和藹和善就行。
你碰上蠻不講理,成心找茬的呢?怎么把人家哄的發不出脾氣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就見功夫了。
孫立海這么說半天,所有人就不知道怎么干了。
不過也沒關系,孫立海答應再給找倆過去在唐城飯店干過跑堂的老師傅過來,幫著陶潔帶她手底下這些員工。教他們怎么見人下菜碟,怎么待人接物,還有正確記錄菜單和菜單傳遞流程。
聽孫立海介紹半天,劉進就不由插言說:“哎喲老爺子,你這套東西,足夠開個廚師學校的了。”
另外一個伙計就接口說:“這可不是廚師學校,直接就是飯館學校,教人家如何開飯館。”
孫立海就“哼”一聲說:“我這套玩藝兒,你上廚師學校也學不到。你們要是都能用心記下來,將來只會對你們自己有好處。”
接著他就對陶潔說:“你知道我為什么非要給你找唐城飯店退下來的服務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