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潔就搖搖頭,認真地看著孫立海,一副渴求知識的樣子。
陶潔是真心服孫立海了。她和所有人一樣,根本不知道這開飯館還有這么大的學問。她就是在做著這個,當然愿意聽這些學問了。
孫立海對陶潔的態度很滿意,這才往下說。
“這唐城飯店,也就是過去的聚香坊,那可是大有來頭。它原先就是宮里的廚子開的,本身就保留著一些宮里的規矩和禮儀。
抗戰勝利以后,這里又是專門招待美軍顧問團的地方。那些**高官和美軍顧問,整天在這里吃飯,舉辦舞會。為這個,聚香坊專門從上海最大的飯店聘了人來,教飯店的服務人員各種禮儀。
**也注意國際影響,怕服務員在外國人面前出丑,那個禮儀培訓還是相當嚴格的。
所以,老一輩在這里干服務員的那些人,都是受過專門培訓的,把過去原有的規矩和學來的洋規矩融合到一起,這是唐城其他飯館沒有的。
解放前,不客氣說,來聚香坊吃飯,不僅僅是因為飯好吃,就這地道的服務,都是一種享受!”
說到這里,他就嘆息一聲說:“現在洋快餐遍地都是了。可比起咱們真正的中國飯館來,他們算什么呀?真是的,根本就沒法比!吃中國菜,那叫吃一個享受,吃一種風味,吃一種文化。
好多人說,洋快餐可以量化,不管到哪里,口味都一個樣,所以他們才受歡迎。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咱們中國菜,要的就是一個飯館一個風味兒,對不同的客人,做出不同的風味兒!這才是中國菜的魅力所在!
可惜呀,現在流行崇洋媚外,咱國家又經歷那么一段時間的動亂,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快給丟光嘍!”
孫立海的話,就深深打動了高崎。
這天晚上回去,他親自開車,把老爺子送到家。回到自己家里,和陶潔討論的,都是中國菜。他要經營出一家古色古香的,擁有著中國文化傳承的飯館來。
陶潔的文藝,多來自漢語文化的學習,很少接觸西方的東西。
這天晚上,她也被孫立海給說動了心,倒是十分支持高崎的想法。
高崎就趁熱打鐵,和陶潔商量,要不要再開一家大一些的飯館,就叫聚香坊。
找個地方,恢復老聚香坊原來的紅磚碧瓦,灰磚白墻和四合院的格局,也恢復孫立海說的,那些管理流程,趁著老爺子身體還硬朗,把過去聚香坊的菜品,也逐一恢復。
這天晚上,高崎越說就越興奮,一直和陶潔說到半夜,他突然就知道自己要干的大事是什么了。
這個事情如果干成了,就不是他現在干小飯館這樣小打小鬧了。
可說半天,陶潔一句話就都給他否了。
“唉,”陶潔嘆息一聲說,“按你這個想法,估計這費用比開個大酒店都貴!咱上哪兒弄那么多錢啊?”
高崎就不出聲了。
錢他有啊,關鍵是怎么把這個錢,變成陶潔認可的錢?這個對他來說,太難了啊!
他自己沒有主意,又找不到個合適的人商量,只能先放一放。
他覺得,目前能做的,就是先把孫立海昨晚說的那些東西,繼承下來再說。
先讓水餃二店這些員工,達到孫立海說的那些要求,也就等于是把這些東西繼承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