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相當于軍閥的兵,廠長當然要自己抓著。根據廠長負責制,他有這個大權嘛。
最終,這制度讓公有制企業走向了混亂與末路。
孫繼超畢竟沒做過分廠負責人,對這里面存在的各種復雜關系,了解的太少了。
他只看到劉群生失去了廠長的權力,就再也無法拿著工廠的利益為自己謀利益,卻想不到,這謀利益的手段,不是短時間可以形成的。
他已經利用工廠,為自己積累了關系、資金和人脈,這些原本屬于工廠的軟實力,就算他不做廠長,工廠也拿不回來了。
孫繼超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
折騰半天,他只能把目光從公有制大型企業挪開,投向那些規模小的私有制企業和鄉鎮企業。
這些企業,在劉群生時代,他是根本不屑一顧的。在利益上斤斤計較不說,還都是些零碎活,既要質量又要便宜。和他們打交道,基本是白費力氣,掙不了多少錢。
孫繼超沒有了其他辦法,就不得不去和這些小企業打交道了。
很快,他就嘗到了和這些企業打交道的苦果。
附近的一家不銹鋼制品公司,算是比較大的私企了。孫繼超帶著他挑選的兩個業務員去了。
聽說堂堂唐城量具的分廠要來接他們使用的模具干,老板很高興,親自接待,中午還請他們吃飯。
等真正談業務,孫繼超傻了。
對方用的不銹鋼沖壓模具,現在是南方的一家私企提供的。一套模具只要五千塊錢,而且要保證質量,達到使用次數才收全款,達不到只收成本費,也就是50%的預付款,兩千五百塊錢。
這家企業基本以沖壓為主,沖壓模具使用量還是很大的,這正和分廠的生產性質對口,還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孫繼超到人家廠里,看到人家使用的模具,一算制造成本,就說不出話來了。
模具分廠要制造這樣一套模具,只是成本費五千塊錢都不夠,可人家南方那家公司,只賣五千塊錢,而且保證質量,質量不合格不要錢。
這怎么和人家競爭呢?
守著對方廠家的老板,他當時沒有表態,只是推說回去仔細估算一下成本,然后再給人家老板報價。
回來以后,他找來技術人員和有經驗的老工人,讓他們對著他帶回來的圖紙研究一天,最后得出結論來,最低的成本價格,也得八千左右。
干一套模具,不但不掙錢,還得倒貼進三千去,這個買賣顯然是做不得。
可是,為什么咱們干,連成本費都不夠,人家南方的模具公司反而可以掙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