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胡麗麗就感覺到,孫小敏不簡單。
“你能不能詳細給我說說啊?”胡麗麗就說。
孫小敏就說下去。
“怎么說呢?”她組織了一下語言,思考一陣才說,“比如說,就說高峰他哥這樣的老板吧,手里有資金,但要讓這些資金不白白躺在家里睡覺,想著靠這些資金賺錢,就得把資金變成資本才行。
于是,他就得成立一個公司,把資金變成資本。變成資本才可以投資,而公司就是用來管理這些資本的。
至于怎么管理呢?首先就是選擇一個利潤最大化的項目,投資進去,與其他資本合伙或者獨立經營。當然了,就像高峰他哥這樣,資本大到一個項目不能把資本全部利用起來,就得投資多個項目。這些項目呢,也不見得就屬于同一個行業。
公司不會直接參與實體企業的管理和運營,而是管理和監控這些實體的運營,同時為這些實體的運營提供便利。
你比如說,公司也設有財務部,主要是用來監控各實體的資金流水和周轉效率的。這個就需要為每一個實體量身打造一系列考核標準,將資金流水數據化,從監控這些數據上,分析出實體的運營情況,資金利用率,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公司不僅要設財務部,還有人力資源部,也是根據不同的實體,量身打造數據化的考核標準,精確到每一位管理干部的考核積分,這叫KPI考核。當一個干部的KPI達不到公司要求的時候,就說明這個干部是不稱職的。
另一方面,人力資源部還要搜羅人才,為實體企業提供足夠的人才,這等于是為實體提供管理和人才服務。
另外,公司還要有銷售部,來推銷實體的產品,有公關部來協調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保證銷售渠道暢通。還有調研部來監控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有策劃部來策劃產品銷售和推廣,有拓展部來拓展銷售渠道……
這樣,實體企業只管按照公司的指令來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就可以了,其余完全不用操心,大大減輕了負擔……”
孫小敏滔滔不絕地說了將近一個小時,胡麗麗聽了個如醉如癡。
二十一世紀頭幾年,北方還沉浸在國內傳統的管理模式上,公司與企業不分,沒有完成專業化。而這時候的南方開放窗口,已經引入了西方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和生產上,更加專業化了。
當然了,再過去十年,南方的這些模式就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和分工,更加的專業化,有專門的廣告公司、策劃公司和調研公司,甚至是財會、審計,都要從公司職能里細化出來,讓管理效率更高。
現在只是零五年,就算是孫小敏說的這些,沒有細化、專業化到家的管理模式,也足以讓身處北方的胡麗麗吃驚的了。
原來多樣化的實體可以這樣管理!原來公司是干這個的!
等孫小敏說完了,她就迫不及待地問:“這些管理辦法和部門,你都熟悉嗎,知道怎么搞嗎?”
孫小敏回答她說:“部門太多了,我也只是知道,具體怎么搞,我還真不知道。不過各種考核方案,數據監管模式,還是可以在網上買到的,也有專門的管理軟件。”
兩個人的這番談話,讓胡麗麗堅定了改革聚香坊公司管理模式的決心。而對這些最懂的,目前來說,就是孫小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