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雇兇殺人者負責監控高崎的行蹤,向肇事司機提供高崎的實時位置,并遙控肇事司機在那個恰當的時機,開著偷來的大卡車,和高崎的雷克薩斯迎面相撞,達到他殺掉高崎的目的!
這個雇兇殺人者,的確有些像司老大。
先放下司老大,再想這個肇事司機。
討薪、偷車這個故事是如何編制出來的呢?有兩條途徑。
一條途徑,是肇事司機參與了這個故事的制定,要不然雇兇殺人者不會了解到這么多關于他的事情。
另一條途徑,就是那個采石場老板也參與了進來,而且是事先參與進來的,并且向雇兇殺人者提供了這個肇事司機的情況,讓肇事殺人者最終選定了肇事司機,所有人合謀,編造了這個討薪、偷車的故事。
采石場老板,有沒有是共謀的可能呢?
從供詞上分析,他與肇事司機之間,為了薪水問題,曾經發生過多次爭吵,甚至還動過手。這一點,從采石場其他工人那里,也得到了證實。
他們存在共謀關系的可能性不大。。
那就只有一個途徑了。也就是說,肇事司機接受了殺死高崎的雇傭之后,和雇兇殺人者經過了共謀,一起根據肇事司機的自身情況,設計了這個撞車事故。
制造車禍,需要一輛車,最好是一輛大卡車保險一些。這車從哪里來?肇事司機想到了采石場老板那輛大卡車。
明明知道采石場老板沒有錢,去討薪也討不來,他還是喝了酒,去了采石場。
去采石場的真正目的,不是討薪,而是為偷車找個合適的理由。
從肇事司機的審訊筆錄上來看,他是下午五點,和幾個朋友去酒館喝酒之后,心情郁悶,在九點左右,獨自到了山上的采石場,找留守在那里的采石場老板要錢。
和朋友喝酒是真的,就是為了醉駕提前埋伏筆,也為了事故發生以后,有更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肇事司機喝酒和討薪,是隨機行為,從而掩蓋了他謀殺的真正動機。
和肇事司機喝酒的幾個人都找到了,也做了證明。
唯一遺憾的是,交警沒有詢問當時這場酒是誰掏的錢。
如果是肇事司機掏的錢,他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還請人喝酒,就更加暴露了這場酒的不合理性,那就是純粹為了謀殺而喝酒了。
不過這也不要緊,只要需要,胡波可以隨時找到當時喝酒的那幾個人,問清這個細節就可以了。
現在,就假定這是一場陰謀,且這陰謀已經開始了。
肇事司機到采石場的時候,差不多是晚上九點以后了。
想到這里的時候,胡波再次閉上眼睛,想象著肇事司機在和采石場老板見面以后,發生的所有事情,試圖找出里面不合理的地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