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香坊的小商品城,在當時的唐城,完全就是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和理念。
整個大樓里,都是由一個個的小商鋪組成的走廊,走廊兩側都是小商鋪。
小商品城不只經營小商品,它幾乎涵蓋了老百姓生活的吃穿用度,方方面面。
服裝區從高檔到低檔,從外到內的衣服都有賣的,窗簾、被面,連電動車護衣、護手,各類保暖帽子、護耳都有,還有專門的鞋類專區。食品區有各類甜點,瓜子、干果。家電區小家電品類齊全,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另外,還有洗化區、首飾區、花卉區。兒童玩具區各類大小玩具、文具、DIY工具,應有盡有。甚至在三樓還存在一個家庭用品區,從上供用的神像、佛龕,到各種茶具、盆景、石料藝術品,再到各種花架、博古架、高低凳,還有裝飾畫、墻紙、墻布,玻璃器皿,陶瓷用具,魚缸……幾乎囊括了所有家具用品。
原先的小商品城,都是先以經營小商品開始,慢慢跟隨商品優勝劣汰的原則,增加和淘汰經營品類。
高崎見識過上一世的小商品城,他知道最后發展的結果,直接就把可以盈利存留的商鋪引進來,那些冷門虧本的商品,從一開始就不允許進入。
這是他關于小商品城具體經營方面,唯一參與的一個意見。也恰恰是因為他的這個參與,讓他的小商品城少走了至少三到五年的彎路。
這個先手,說著好似沒什么,但真正用于經營,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可以讓小商品城直接實現高額盈利。入住的商戶和聚香坊,都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在聚香坊,高董輕易不發話,發話那就是圣旨,沒有商量或者拒絕執行這一說。這一點,高層都心知肚明。
事實也自然可以證明,高董的決策向來不會失誤。雖然包括胡麗麗在內,沒有人理解他們老板為什么會預測這么準確?好在胡麗麗已經見怪不怪了。
高董參與意見,都是毫無道理而又要逼迫所有人,必須按照他的意見執行。為什么?不為什么,我說你去干,不許廢話!
往往在這個時候,胡麗麗就會一聲不吭,完全按照他的指示去布置工作。
這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默契。
胡總都乖乖執行指示,別人也不敢掉以輕心。老板的指示落實不到位,輕則降職,重則開除。高崎在這個方面,是霸道和不講理的,也從來不會發任何一絲一毫的善心。大家不想觸霉頭,就拿著指示當圣旨,老實去執行就是了。
以后的日子里,唐城老百姓,不是專門買名牌的有錢一族,想買什么東西,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聚香坊的小商品城。
一個打工的女孩,想買件過冬的時裝穿了,她會去小商品城。品種齊全的花樣,總能讓她挑到自己喜歡的款式。
買好了衣服,她不會馬上走,還會考慮與這衣服搭配的毛衫、褲子、鞋子,甚至是包包。都在一個大樓里,不用出門就可以湊齊,實在是太方便了。
也許,買齊這些以后,她還不會走,會去其他區域做個美甲,買個小首飾、吊墜什么的。偶爾路過商鋪,看到自己喜歡的其他東西,沒準兒就經不住誘惑,也買下來。
另外,整個購物過程中,她興許還要消費一杯奶茶,一個冰糖糖葫蘆,一個熱乎乎的烤地瓜、熟玉米,或者是甜點零食和瓜子,甚至會在這里吃一頓飯再回家。
這些服務,小商品城外面的輔助建筑里,都有。
這就是高崎所謂的“貨賣全”理論。這理論,胡麗麗搞不懂,連聚香坊里后來應聘過來的那些大學生們也整不明白,他們董事長是怎么想出來的?
但不管怎樣,來逛小商品城的市民們,不像其他商場那樣有節假日之分,平常的日子里,也是人流涌動。從小商品城里出來的人們,大多是手里提滿了購物袋。
這樣火爆的場面,司老大看著當然眼紅。他都后悔了,當初高崎計劃搞的時候,他就應該同時動手,在城西和他一起搞。
可他沒高崎的本事,可以吃后悔藥,再推倒重來一回。但他不會死心,還是要下決心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