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頓好陶潔,他就去找東西生爐子,打算把屋里給弄暖和一些。
院墻西邊,他還讓工人給建了四米寬的一溜小屋。靠近廚房的地方是個大的土水暖爐子,冬天用來取暖。
這土水暖爐子,是從唐城買來的,用于小集體供暖的那種。添一次燃料,基本可以維持一天不用管,能同時帶十多組暖氣片。
高崎在所有屋里都裝了暖氣片。冬天的時候,如果陶潔還是沒有好,喜歡住在這里,有這個土水暖,就是外面再冷,屋里保持二十度以上的溫度,是沒有問題的。
有錢就是好啊。只要有錢,不管住在哪里,即便是這遠落后于唐城的小山溝里,也是舒服的。
爐子往南,是一間專門用來儲備土水暖爐子燃料的儲物間。那時候這種小山溝里,還允許燒煤,可以買上十幾噸上好的無煙塊煤放在那里,足夠一冬天燒的了。
儲物間再往南,還有一個儲物間,則是用來儲存冬天吃的蔬菜的。將來高崎院子里種的白菜、蘿卜、地瓜、土豆,到了冬天收了就儲存在這里。
最南邊一間小屋,則專門用來放高崎種地的農具,撅頭、鐵鍬、鋤頭、耙子、篩子……
在這景色原始的山溝里,擁有這么一個大房子和大院子,恐怕比在城市里擁有一幢豪華別墅還舒服愜意。
房子剛剛弄好的時候,高崎的父母不放心,也跟著高崎過來看看。看到那個可以種地的大院子,把老高給高興的,差點就拉著老伴不想走了。這種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正是他退休以后夢寐以求的。
可高崎弄這個院子,是給陶潔治病的,不是給老高養老的。
這里環境怡人是不假,離著大醫院也遠,萬一老兩口有個馬高鐙短,往醫院里送都來不及。
臨走的時候,老高還一個勁兒地和兒子磨嘰,等陶潔病好了,他們就回城,把這個地方留給他。
“你媽就跟著你們住,反正她稀罕陶潔,又不稀罕我。我一個人在這住,挺好的。”他一個勁兒叮囑高崎。
高崎不敢說行,也不敢說不行,只說等陶潔好了再說。
從他帶著陶潔來到這個院子里的這個下午,他們重回二人世界的計劃,就算正式開始了。
土水暖爐子很容易生著。高崎打開連接自來水的閥門,把暖氣管道里注滿水,點上爐子,只半個小時的工夫,屋里的暖氣片就熱起來。
這個時候,室外氣溫已經有十多度,屋里只要暖氣片不涼,多少有些溫度,室溫就上了二十度。
他把爐子的火力調小,只維持著二十度以上的室溫,就去接陶潔進屋。
爐子所在的小屋,和廚房也是通著的,只不過一樣是暗門。天知道高崎為什么這么喜歡暗門。
本來屋里就讓他設計的跟迷宮一樣,再加上這倆暗門,陶潔就更不知道東西南北。眼看著高崎從院子里進了儲物間,一會兒工夫卻出現在了客廳里。
就這復雜的屋內道路,不住上十天半個月,估計都適應不過來。
按著他們來之前商量好的計劃,他們未來的生活,還是要和當初在那個小鎮上一樣,高崎主外,陶潔主內,炒菜做飯。
這樣,時間就好像回到了十年以前,回到了他們在小鎮上住著時候的樣子。只是,那時候沒有這么大的,現代設施齊全的廚房,更沒有冰箱和抽油煙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