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穆啟勝還真是有點彪。
外國的月亮就一定圓,賣的就一定是真貨?
就這智商,也不知道他這村長是怎么當上的。
“你這個東西,釉色就不對,有賊光,是現代汽窯的產品。”高崎實話實說。
“這怎么可能呢?”穆啟勝這回就真有些急了,高了聲說,“那個賣給我瓷器的人說,明代和呂宋、馬萊一直通貨船,這東西就是那個年代販賣過去的。當年,成批的貨都在他們那邊的碼頭上卸貨。在新加坡,這東西比咱們大陸都多,所以才不如咱們這邊值錢。你看這底足,上面還有大明嘉靖年制的款識呢。”
高崎直接要無語了。
他耐著性子給他解釋說:“有款識,就更不對了。知道這款識意味著什么嗎?”
“官窯啊。”穆啟勝回答。
“對。”高崎說,“官窯就說明,這東西是皇家用的,就更不可能販賣到海外。”
“啊?這明代官窯,感情也是皇家專用的意思啊?”穆啟勝大張著嘴,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高崎只簡單回答他一個字:“對。”這才接著往下說,“如果是販賣到海外去的,底足只會有制造窯廠的商號,不會有官窯的款識。你再看這個青花紋繪,落筆呆滯,線條也不連貫流暢,整幅作品毫無藝術性可言,皇帝家里,會用這么粗糙的東西嗎?”
他就把那件膽瓶翻過來,繼續說:“再說這個款識。過去咱們中國人用什么寫字?毛筆。毛筆寫出來的字,筆畫有粗細之分,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都有講究。你再看這個款識上的字,像是毛筆寫的嗎?根本沒有粗細之分。”
穆啟勝看看那個字,可不是,這哪兒是毛筆寫的,簡直就和鋼筆寫的一樣,心里不免已經泄氣了。
高崎又說:“再說字形,咱們現在寫字,和明代的字是有區別的。明代寫字,偏旁部首的習慣,是放在頂端,咱們現在才放中間。你看這個嘉靖的靖字,這個立字是在中間的,這是現代的書寫習慣。如果是明代,這個立字應該差不多和右邊的青字齊平,這個明字也是這樣,日月上端不是齊平,日字也是在月字的中間部分。這說明什么?說明這就是件低仿,一文不值。”
穆啟勝徹底沒脾氣了,人整個就蔫兒了。
“你剩下的,還讓我看嗎?”高崎就問他。
他想想,還是顫抖著聲音說:“這里我還有一件成化年的碗,你看是不是真的?這可是我花了大價錢買的。”
說著,他把放在茶幾中間的一個五彩的碗,小心翼翼地拿過來,放在高崎眼前。
從一開始,高崎就注意到,穆啟勝對那個碗特別小心,放的時候輕的不能再輕,還故意放在茶幾中間沒有其他東西的地方,唯恐不小心給碰了。
聽說是明成化年間的,高崎心里就覺得,十有八九是假的。因為成化年間的瓷器,可以說是明代瓷器燒制的高光時代,瓷器特別白細溫潤,胎特別薄。雞缸杯沖著光看,幾乎透明,宛如白玉。
但成化瓷器保留下來的極少,基本都是后世仿制。從明代成化以后,歷代都有仿制品。就算得到一件明清高仿,都會價值不菲。
就說那個拍出上億價格的斗彩雞缸杯,據說民間只有三件。其余故宮博物院存著的,都有極大的可能是仿品。然后就是倫敦博物館和寶島的故宮博物院,也有幾件收藏。至于是不是真品,也只有天知道。就是民間這三件,到底是不是真品,誰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