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將尚有一戰之力的城中青壯組織成民兵,收攏石塊、石料和木料等,運上城頭;
把還年輕的婦女組成‘健婦團’,幫助運送糧草、食物;
然后讓軍醫為首,城中將郎中、藥鋪掌柜和伙計組織起來,尋找干凈大宅,設立臨時傷員救治場所;
最后,在城中盡量找隱蔽之地且堅固之所,安排老弱婦孺躲避戰火。
這些命令都是城頭上公子嘉一條一條有條不紊吩咐下來的。
所有細節都是他和身邊龍將軍商量的結果。
龍煖辰的縝密讓公子嘉對這員猛將刮目相看,心說有將如此,趙國何以不勝。
他卻不知龍煖辰真正的心思和身份,只不斷對龍將軍的建議贊許有加。
一個時辰后秦兵向前推進了五里。一陣遠程勁弩發出連珠鳴響弩箭,宣告攻城正式開始。
趙軍按照譚義老將軍的戰策,將城中所有戰車一共五十多輛,全部排列在城外三里地的位置。
戰車前是層疊編隊的趙國弓弩箭手,手持寬長青銅盾,等待秦軍進入射程后,便射出如蜂飛雨灑般的箭雨,堅守不動地對秦軍的前進做著抵抗。
秦軍幾十面戰鼓擂響,號角高亢。悍勇的兵士在如雷的喊殺聲中開始了第一次沖鋒。
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和銳不可擋的高漲士氣,讓秦軍如黑壓壓排山倒海的威壓巨浪向趙軍和肥累城呼嘯而來。
前線抵抗的趙軍幾乎已經是肥累城里全部守軍的半數以上,但也僅有四五千人。
雙方經過幾輪箭雨、沖鋒與抵抗的拉鋸戰,距離正在不斷的縮小。
秦國的進攻還在繼續。
趙軍憑借壕溝和路障做著殊死抵抗。
譚
(本章未完,請翻頁)
義老將軍手握一柄青銅云頭鳥首紋大刀,如山不動地立在正中間一輛堅實的戰車上。
四周八個旗號傳令兵揮動令旗發令。
前面三排青銅大盾兵士阻擋著敵人的來箭。
他目光堅毅銳利,粗大手掌握緊刀柄,青筋暴露,口中大聲簡潔地發出指令,從容地掌控著戰斗的節奏。
傳令旗號兵不斷地變換手中的各色旗幟,指揮隊伍變換陣型。
三排弓弩手依次輪換,向進攻的秦軍射出羽箭。
秦軍也早觀察到這輛位于趙軍中后方的指揮戰車。
大量的羽箭如攜風飛雨紛紛向譚義的戰車射來,一陣緊似一陣。
譚義一邊揮動戰刀撥打空中羽箭,一邊繼續傳令趙軍寸步不準后退。
車前三排銅盾兵隨時有被羽箭射中倒地的,旁邊有其他的士兵迅速補上缺口,將銅盾高高舉起。
忽然一只流箭帶著呼嘯“通”的射中了一個盾兵的脖頸。士兵鮮血噴濺向后仰倒。
就在這個檔口,七八支羽箭同時從這瞬間出現的缺口射入。
譚義手中大刀揮斬,羽箭紛紛掉落,卻仍然有一只勁力十足的長箭“砰”地釘入了他的左肩。
他向后一頓,幾乎摔倒,但立即穩住身形,舉起右手大刀,將露在外面的長羽箭柄“咔嚓”砍斷。
他用刀拄地一下,迅速將刀再次舉起,喊道:“魏弩戰隊,疾風箭準備。”
旁邊綠色令旗平揮三下,趙軍前隊迅速變化隊列。
不斷有人中箭。可趙軍射出的羽箭并不減少。無一人后退。
公子嘉站在城頭毫不慌亂,按部就班的指揮安裝了藤制車圍的大車,去將前線的受傷士兵一車一車拉回城門。
那些藤圍大車入到城中時全部好像刺猬一樣插滿了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