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的青壯迅速將傷兵搶回,送往臨時救治地點。
秦軍的進攻仍未停止,在密集羽箭的掩護下,前鋒部隊一丈丈攻向前方。
沒有突破趙國設置的壕溝和路障前,秦國最強大的騎兵部隊還沒有發起沖擊,在密密層層的步兵和車兵后面整裝待發。
戰斗在雙方陣營中開始彌漫起血腥味道的同時逐步升級,益發緊張。
李牧獨自坐在帥帳里,對突然將領們離去以后的安靜感覺很不適應。
好像這不大的空間里剛剛聚起看不見的壓力,將他箍緊得胸悶氣脹。
剛才帥帳里將領們的爭論快把這帳頂子掀翻了。
現在突然安靜下來,反而讓他原本十分堅定的心情,平添了幾許不確定的憂慮。
帥案上厚厚幾摞來自于肥累城的軍事戰報,最后一頁是肥累主將譚義的親筆,只有五個大字:“肥累危,速援!”
是否要救援肥累,各部將領幾乎有點一邊倒。
肥累若失,秦軍不但可以叩響通往邯鄲的大門,同時可以將趙軍與邯鄲守軍的聯系直接切斷,為未來戰局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
所以各部將領一致要求速速率軍前去救援肥累,以免趙軍陷入被動的戰局。
“譚義啊。”李牧默默地想:“你個老家伙得再給我挺上幾天。”
譚義可是跟著李牧從匈奴戰場上下來的老將。
他不下數次身先士卒,沖鋒陷陣,中過匈奴人的狼牙箭,挨過胡人的鋒利馬刀。
但是他都挺過來了。
還有一次在戰場上,譚義為救李牧驅動奔馬撞向敵人,自己摔出去八丈遠,差點連魂兒都沒有找回來。
后來他足足在軍營里躺了三個月,才重又握起他的大刀。
真真是驍勇悍將,威震北境。
可是這一次大將軍李牧知道,自己是鐵了心的按兵不動。
誰說都沒有用。
質疑的聲音,埋怨的聲音,甚至是出生入死的老將們咆哮的聲音,都沒有讓李牧點這個頭。
李牧有些黯然地低頭看著“速援”二字。
如果這是一場生死的搏殺,先動的那個人已經輸了。
蒙琛去攻肥累,先動了。
如果趙軍跟著也動,去救肥累。那么戰局將逆轉。
輸的那一個人就是他李牧,就是趙軍。
可是不去救的話,譚義那家伙能不能每次都那么幸運呢?
行軍打仗,慈不帶兵。
李牧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在腦海中想到譚義這名老將,而且還想到了那么多。
但是他也想到了秦國的十五萬大軍的兵強馬壯,和秦王日日望向邯鄲那鷹隼一樣的目光。
小小的肥累到底能支撐幾天呢?
李牧在等。
他咬緊后牙,默不作聲,緊抿著雙唇,在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