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今天在學校里學了什么呀?”
法拉利上,悠悠臉色平靜,平靜的不像一個一二年級的小朋友。
雖然她看不見窗外,但她還是轉頭看著窗邊,讓風兒吹起了她的發絲。
“老師講了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悠悠開口。
講真的,如果不是悠悠還小,陸陽覺得她是在內涵自己。
最近一段時間,林夢瀾瘋狂的報復陸陽,可不就是鐵杵磨成針的典故嘛。
說歸說,鬧歸鬧。
陸陽發覺悠悠和他印象里的小孩子有些不同。
甚至和悠悠小時候,也不太一樣。
誠然悠悠現在依舊是小朋友,但七八歲的小姑娘,和兩三歲、三四歲是不同的。
那時候的悠悠,非常活潑。
而現在的悠悠,太過內斂。
這個詞語出現在小孩子身上,未必是什么好事。
要么說明孩子懂事的太早,而這會讓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
要么說明孩子的性格偏內向,甚至是自卑。
回到家中,吃過玩之后,悠悠就要準備休息了,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而陸陽,也召集了家里的女人們。
“喲,怎么陛下今天有話要說啊?”何安琪茶言茶語,諷刺陸陽。
蘇小魚捂著嘴巴偷笑。
陸陽這段時間天天做飯洗碗、接孩子上下學,可沒有絲毫的“陛下”樣。
“說正事。”陸陽面色嚴肅,問道,“你們有沒有覺得,悠悠的性格發展,稍微有些……不太樂觀。”
此言一出,客廳中的氣氛瞬間就正經了起來。
悠悠絕對是這一家人最心肝寶貝的存在。
雖然沒有一個人和悠悠有血緣關系,但家里的每個人都把悠悠當親閨女來看。
尤其是林夢瀾。
“悠悠好像話不多,她以前不是這樣的。”林夢瀾回顧了一下,發現還真是如此。
孩子的改變,父母往往難以察覺。
而一旦察覺,有時候已經晚了。
無數父母吐槽自家孩子從小就不愛說話、就內向、就不聽話、就喜歡打游戲等等,但其實這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那就是興趣的培養。
不是說打游戲、看小說不好,而是過度了不好。
甚至,在現在打游戲和寫小說也能成為一個正經職業,沒什么不好。
父母的問題在于,沒有在孩子心智不健全的時候主動幫他們培養興趣愛好。那么孩子長大之后,自然會自己去找尋愛好。
而有什么活動帶來的快樂對年輕孩子來說比游戲和小說還要暢快和持久呢?
再看一看那些從小就被父母培養了眾多愛好的孩子,他們中很多人早早就確立了自己最愛的項目。籃球、足球、高爾夫、馬術、繪畫、唱歌、拳擊、兵乓球等等。
他們會把自己的部分課余時間投入到這些項目中,雖然不說不打游戲和看小說,但不會如此癡迷。因為他們心中,有更快樂的事情可以去做。
當然,這里說的是愛好和興趣,而不是補習班。
二者有明顯的不同。
根據官方公布的關于教育的一些方針,加上教育商業化必然會帶來的資源不平衡等等因素,借鑒外國教育發展和當今行業發展,可以得出一個很明顯的結論。
未來的社會,興趣創造的經濟價值只會越來越高。
那時候,只要讀書沒有讀到一定的程度,或許會真的變得沒有太大用處。
而興趣和愛好爆發出的價值,或許會超越普通讀書的效果。
小眾文化,由于國內龐大人口基數的影響,在國內能夠有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所以,不要怕培養孩子的興趣,也不要怕自己跟隨興趣而從事的事情是不正確的,這在未來會成為普通人的優勢。
之所以說到這上面來,是因為興趣對悠悠或者說大部分小孩子而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