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資格當他的老師,沒人有資格。以后不要說我是他的老師,等他來燕華大學以后,我們相互學習!”
“以后誰都別再說我是他的老師!”
羅智金都覺得難以理解,收這樣一個學生多好啊?
結果就‘不認’了?
他努力的勸了幾句,結果讓小老頭更生氣,干脆也就不勸了。
反正,趙奕來燕華大學就行了。
具體是不是賀教授的學生,是他自己和賀教授的事情,和其他人也沒有關系。
一天過去。
兩天過去。
短短三天的時間里,許多人都看了角谷猜想證明過程,也都對證明過程進行驗證。
無一例外,全部正確!
這時候,終于可以確定的說,角谷猜想被證明出來,也就意味著這條猜想,將會變成‘趙式定理’。
當然。
這是國內的命名。
換作是日國大概會命名為‘角谷定理’,其他國家可能會命名為‘冰雹定理’。
不管定理的名字是什么,定理肯定會和趙奕的名字聯系在一起,他的名字也會隨著定理載入數學史。
國內感到興奮的是,證明猜想是趙奕,一個國內高中的學生。
媒體徹底沸騰了!
一個學生在高中時代,就能證明出世界數學難題,以后還有什么不敢想的?
最基本的……
這就是未來的菲爾茨獎獲得者啊!
僅憑一個角谷猜想的證明,想拿到菲爾茨還不太夠,但他才只有十八歲,距離四十歲的菲爾茨大限,還有二十二年時間呢!
“未來的菲爾茨獎獲得者誕生!”《華國青年報》用了這樣一個標題,來報道趙奕證明了角谷猜想。
《光明報》的標題則是,“中國高中生不止能拿奧數冠軍,還能證明世界數學難題!”
這次連最官方的《人人報》都發話說,“科研不再年齡,不在職稱,高中生也能翻越世界高峰!”
《人人報》的命題就比較有深意了。
報道是把趙奕當標桿來樹立,說明底層的科研人員,只要努力也有希望收獲成果,而不是先要去評職稱,再去努力搞科研,本末倒置。
一個高中生都能做到,科研人員有什么做不到的?
官方媒體都這樣報道,普通媒體有多夸張就可以想象了--
《中國高中生,世界第一!》
《世界數學第一人,竟然是個高中生!》
《震驚!全世界數學家集體哀嚎,究竟是何原因?》
《夜晚,無數女學霸為之尖叫,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網絡上的評論也少不了--
“這就厲害了!我還以為趙奕是在開玩笑,沒想到竟然真的證明出來了!”
“那可是做出‘篩選法’的天才,怎么可能開學術的玩笑!我當時聽了就覺得,肯定是證明出來了!”
“上個月看新聞還說,趙奕不一定是數學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