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技術最驚人的地方,不僅僅是能實現效果,還有于依靠‘現有硬件支持,而不是更高端的硬件’,計算機技術都離不開硬件,軟件、程序只是發揮出硬件的功效。
在現有的硬件條件平支持下,能做到這種地步,可以說程序設計已經達到了巔峰。
“確實是厲害啊!”劉光佐繼續表示驚嘆,“我本來覺得,想要實現動態識別,最少要等幾年后,硬件再更新一代才有可能,沒想到僅依靠增加攝像頭以及軟件設計也能實現。”
“應激反應也很很不錯,我聽說你只花了半個小時?”
劉光佐贊嘆的問向趙奕。
趙奕花了不到一個小時,就寫好了應激反應的程序代碼,解決了錢智金團隊忙了一個星期,還在進行討論的應激反應,事情已經傳遍了整個實驗室,所有人都津津樂道的說。
其中有贊嘆趙奕水平高,也少不了對錢智金水平的鄙夷。
錢智金聽了就很不舒心,真實情況就是趙奕水平高,和他本人和團隊沒有關系,他承認實驗室另外兩位教授,計算機科研能力上,確實要比他強上一些,但真正說設計代碼的能力,還真不一定比他強。
這就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區別。
科學家是專門搞研究的,計算機類來說,新算法的研發、對數據挖掘的探索、人工智能的理論研究、硬件的設計等等,才屬于科學家的工作范疇,而計算機的軟件設計,是屬于工程師的工作范疇。
科學家可不一定能做好工程師的工作。
劉光佐贊嘆的說了幾句,就開始轉向趙奕的項目問題。
趙奕已經是智能與自動化實驗室的特聘研究員,也算是實驗室的一份子,可他還沒有進入工作,實驗室里并沒有他的位置。
劉光佐馬上交代錢智金,讓給趙奕留一間專門的辦公室,順帶關心了一下,‘三維震顫波動圖’項目進展。
趙奕表示毫無問題,“我差不多都整理好了,過一段時間就提交上去。”
“不著急,一個月后吧。”劉光佐提醒了一句。
時間還是挺重要的。
國家科技處剛下來項目,馬上就被提交了報告,感覺好像是雙方攜手‘騙錢’一樣。
一般的項目最初就做好,也要隔上兩個月再提交。
這個項目負責人是趙奕,三維震顫波動圖’就是趙奕發明的,間隔一個多月也差不多了。
接下來劉光佐依舊是談工作,主要是趙奕在實驗室的工作,“你可以選擇加入我的團隊,也可以是鄧老師,或者錢老師。”
“或者,你可以自己接項目,但是……”
劉光佐有些為難的說道,“你不能帶學生,只能找其他人合作。”他說著承諾般點頭,“如果你有心立新項目,要找人幫忙,所里的人隨便選,只要他們自己同意就可以。”
“如果實在找不到人,我可以派學生幫你。”
劉光佐就是給趙奕說明,在實驗室立項目,會遇到的尷尬處境。
首先,趙奕不是‘正經的研究員’。
特聘研究員有資格立項目,但因為不在體制內,是沒資格帶學生的,也就是沒有幫忙的人,那么就只能找人合作。
趙奕連‘正經特聘研究員’都算不上,他就只有高中學歷,開學就要去讀本科,根本沒有多少空閑時間。
所以劉光佐認為趙奕立項目,很難找到一起合作的人,也就是多數項目只能自己完成。
趙奕根本沒把劉光佐的話放在心里,只是表面上應和著點了點頭,實際上,根本沒考慮過立項目問題。
立項目?
為什么?
現在他手里就有‘三維震顫波形圖’的項目,一、兩年能搞定一個五十萬的科研項目,‘業績’算是相當不錯了。
所以……為什么還要立項目給自己制造工作量?
他是學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