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開一看發現里面的大概意思是,“很抱歉,你的論文沒有達到我們的發表要求。”
但是趙奕讀懂了另外一層意思,“你的論文內容都是胡說八道,我根本就不相信。”
反正,投稿被拒!
趙奕咬著嘴角看了好半天,他還真是第一次經歷失敗,以往投稿頂級雜志,都是直接一次性通過的。
失敗?
“麻蛋!”
趙奕也感覺有點郁悶,但被拒絕也不可能去理論,他干脆就換了個雜志。
《水木大學學報-醫學版》。
繼續投!
水木大學的學報總不會那么嚴格了吧?
事實證明。
水木大學學報的編輯部工作效率很高,到第二天上午的時候,就發來一封郵件說,“你的論文沒有達到雜志的發表要求(你的論文內容都是胡說八道,我根本就不相信)。”
趙奕瞪著眼看被拒內容,他能理解對方拒絕的原因,‘疾病的機制猜想’實在很難讓人相信,有些東西驗證起來也并不困難,換做是專業的醫學研究人員,肯定先是去驗證再發表論文。
另外,就算有一部分驗證不了,也不會有人把內容寫在論文里。
這是因為醫學科研更加注重事實,有事實依據才能去研究疾病的治療、預防反感,否則后續成了無用功不說,還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危害。
數學、物理就不一樣了。
數學、物理學科的高深研究,短時間根本無法應用起來,就做一個猜想、假設,再去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驗證。
理解歸理解,還是很不爽啊!
趙奕干脆投稿到了《燕華大學生命科學學報》,燕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學報,影響力肯定是趕不上水木大學的醫學雜志,但燕華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對生物醫學、微生物的研究,都是國內最頂尖的水平,學院雜志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也算是‘出口轉內銷’了。”
“我本來就是燕華大學的學生,也會就讀生命科學學院,所以……”
“投稿到自家學院的雜志,理所當然啊!”
趙奕的心情頓時舒暢一些。
《燕華大學生命科學學報》,就是生命科學學院自家的雜志,有一些版塊是留給論文發表,有一些則是專門留給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接收的大部分也是學院內、自家實驗室、研究所的投稿。
趙海濤是生物醫學模塊的第一審稿編輯,他不是專業的研究人員,而是后勤處的人員,他的工作也不是檢查論文內容,而是剔除‘不可能發表’的投稿。
這部分投稿,要么是內容不符合要求,要么就是看起來很不專業。
另外,高深到完全看不懂的論文,也會被列在剔除范圍內,畢竟只是普通的學術論文,沒必要刊載太深奧的內容。
在假期的時間里,趙海濤的工作相對空閑,因為投稿數量相對少一些,下一期雜志的大部分內容,也早在半個月前就敲定,審稿工作也就容易許多。
當看到一篇名為‘人體免疫在病毒性心肌炎發病機制的猜想’的論文時,趙海濤瞬間就把其歸入到‘看起來很不專業’行列中,打算復制拒絕的內容回郵件,然后,他注意到了投稿人。
“趙奕?”
“有點耳熟啊?”
趙海濤仔細看了看投稿人信息,找到了一個電話,他沒有直接撥過去,而是打電話問了熟人魏世清,“魏教授,這個電話是趙奕嗎?”
魏世清查了下通訊錄,有些疑惑的問道,“是趙奕,你找他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