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個論文的事。”
趙海濤沒有仔細解釋,就放下了電話,直接給論文一個通過,順便標注一句點評,“趙奕的論文(角谷定理趙奕)。”
第一審稿人通過以后,投稿就會發到專業審稿人郵箱里。
《燕華大學生命科學學報》,有十幾個審稿人,都是學院里的教授、研究員,最差的也是副教授、副研究員級別,論文直接被發到了,一個生物醫學的教授郵箱里。
這位教授名字叫鄧叔芳。
鄧叔芳年紀近五十歲,四十歲被評為了教授后,他就沒再繼續搞科研,只是正常開設課程,并專注于學院的管理工作,掛職部門晉升擔任教務主任。
雖然已經脫離了科研工作,但鄧叔芳總歸做過科研工作,也評過‘教授’的職稱,一直也負責《燕華大學生命科學學報》的審稿工作。
假期,是很悠閑的。
鄧叔芳在辦公室里喝著茶,就看到了發過來的審稿郵件,他打開一看感到很驚訝,“角谷定理趙奕?他好像就在大學里,這是給雜志投稿了?”
如果是正常的數學、計算機類投稿,鄧叔芳還是能理解的,投稿到生命科學學報,肯定和生物的內容有關。
可是……
沒聽說趙奕的生物有多天才啊?
鄧叔芳皺著眉頭看起了論文,一看名字都差點噴笑出來,他直接就打算駁回稿件,再仔細一想就有了主意。
趙奕,是個天才!
他在數學、計算機上,擁有無比驚人的天賦,入學就讀燕華大學,哪怕選擇的是生命科學專業,因為他實在太有名氣了,肯定不是那種普通的學生。
這種學生不僅僅是不好管,都可以直接說管不了。
鄧叔芳很抵觸這種學生,大概也和他的職位有關,教務主任可不會希望,學校里有‘管不了’的學生,但無疑趙奕進入燕華大學,對于大學發展是有利的。
“壓壓他?”
“讓他知道在數學、計算機是天才,不一定代表生物上還是天才!”
“生物科學是一個全新的學科,他必須和其他學生一樣,一點點的慢慢去學,慢慢的去積累,在這門學科上,他也沒什么不同。”
“現在是個機會啊!”
鄧叔芳眼前一亮,決定好好的審核一下論文,順帶寫上一些點評話語,好讓學生們知道,天才放在其他學科,也不一定還是天才。
這有教育意義。
接下來鄧叔芳就開始了一系列點評---
“這一段解釋的很很有想象力!”
“……邏輯接洽的不錯,但醫學不是猜想,是要用事實說話的……”
“這個反應有意思啊,但我從來沒聽說過。”
“我讀了全文,整體上來說,邏輯非常的清晰,如果換做是其他學科,我一定相信里面說的是真的……”
鄧叔芳最后做了點評,寫了一句自認為很有意義的話,“醫學不是數學,不能用數學采訪的方式去研究……”
“有了新想法是好的,但不能好高騖遠,一定要實事求是……”
鄧叔芳完成了全部點評工作,就把內容發到了編輯處,打個電話發布命令式的道,“我發過去的東西,照著原版一字不拉,刊印在后天出版的學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