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不一樣了。
在聽了趙奕推斷式的分析后,她覺得還是留在趙奕實驗室,繼續做項目研究更有前途,因為沒有其他人會共享成果。
在戴天慶實驗室,她只是眾多研究員中的一個,做的項目再重大,她只是發布邊角料的成果報告。
現在就只有趙奕、劉成杰兩個人,和她一起共享成果,就算只是分到三分之一,一整個項目下來,個人成果也是斐然的。
張薇搖頭拒絕了,“我還是想下來,我們的項目已經有進展了。”
戴天慶聽罷搖頭,也沒有繼續勸。
他主要怕趙奕知道。
私下里勸張薇回來還好說,就只有他和張薇知道,萬一被其他人知道,傳到趙奕的耳朵里,不就成了‘挖角’了?
雖然張薇就是戴天慶實驗室出來的,但總歸已經進了趙奕實驗室。
“可惜了!”
戴天慶根本就沒想過,張薇說的是實話,還以為她是找個留下的借口,“既然有了進展,就加油干吧,爭取把項目完成。”
他應付著說了一句,就囑咐道,“對了,下次趙奕來,一定讓他來找我。”
“好。”
張薇答應下來就給趙奕發了個短信,說明‘戴天慶實驗室’,找到了‘抑制因子’的蛛絲馬跡。
趙奕收到信息的時候,正在食堂里吃晚飯,他只是掃了一眼信息,根本就沒太在意。
一則,他很可能有抑制因子,發現了也是很正常的。
二則,他不太在意過去的項目了。
當時只是幫張薇完成項目,發現新的抑制因子之類,真的就只是附帶的。
而且……
就算發現了新的因子,做了一系列實驗驗證,發布了大量相關的論文,他也就是個‘邏輯推斷者’,并沒有參與到實驗驗證中,不管是名譽上、金錢上,都會再進一步。
總之,意義不大。
趙奕還是安心享受大學生活上,他想過一個‘不需要考慮研究’的軍訓。
不需要研究,也就不需要思考。
做一份長期需要用腦的工作,不用思考就等于是放松,哪怕是做體力勞動也一樣,因為完全不用費腦子,就會感覺到渾身很輕松。
當然,前提是不能太累。
現在就是這樣。
好多學生都在抱怨軍訓中的苦和累,趙奕倒是很享受軍訓過程,白天就是一起訓練一下,左右轉、齊步走、踢正步,不斷的訓練隊列,閑暇時也能和其他人聊聊,生活確實是很輕松。
軍訓進入到中期,就是不斷的練隊列、踢正步。
黑胖子教官對一排的要求不高,就是‘不能明顯比其他排差’,最少也有整齊的感覺,不能出現太明顯的問題。
這個要求并不高。
但是人多起來就是這樣,偶爾就會有出錯的學生,轉一下都會分不清左右,幾天練下來也會一些小錯誤。
第四天軍訓過程中,黑胖子教官要求嚴格了些,訓練時間也不比其他排短,要求變得嚴格以后,隊列明顯整齊了不少。
這大概就是‘壓力帶來成果’的實例。
趙奕享受軍訓生活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獲就是不用擔心‘運動幣’,每天早早的就刷滿了,六個幣確實是不多,但有總要比沒有好。
學習幣,真是永遠不嫌多。
第五天的上午,期待的項目到來了--
打靶!
一排的打靶安排的時間很早,是在上午八點半,吃過早餐結束以后,大家就一起乘車去了靶場。
靶場是在郊外的一片農田里,處在軍事管制區域,大家依次排隊領槍,到了射擊的地方再領子彈,上膛打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