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趙奕離開了以后,戴天慶郁悶了好久好久,他一度感覺十分焦慮,心里也非常的郁悶。
一個是對于實驗長期沒有進展,就像是趙奕說的那樣,他們每一次進展都要間隔十天半個月,下一次進展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現在是去驗證一個新的抑制因子,發現一個新的東西,他們必須需要找到明確的證據,才能夠把發現確定下來,再去提交報告、發表論文,把‘發現新的因子’和生物醫學研究所、實驗室、研究團隊聯系在一起。
這個研究一定要快!
雖然戴天慶不知道同行們在做什么,但他敢肯定有其他研究機構,也正在對趙奕的猜想論文進行詳細驗證,肯定也會注意到其中的一個重點--
新的抑制因子!
這個東西就是醫學界的大發現,確定驗證成功以后,甚至有可能為研究所,實驗室以及他本人,帶來一個國內的頂級獎項,連國外的醫學獎項都可能拿的到。
從這里就能看出驗證研究的吸引力了。
戴天慶趕緊催促實驗室的人加快速度,“一定要快起來,我們要最先出成果!”
“這可不是一篇、兩篇論文。聽了趙奕說什么了嗎?連一個不懂行的,都說我們的進度太慢了……”
這就是戴天慶郁悶的第二個點,實驗室的進度被趙奕質疑了。
但是……
趙奕懂醫學研究嗎?
他不懂!
他就是個菜鳥,他完全沒有經驗,也不知道正常進度怎么樣!
醫學的研究、化學的研究,再發現新東西方面都差不多,科學推斷只是一方面,就算確定有新物質,想檢測出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人體內的蛋白質還好一些,因為蛋白質分子足夠大。
因子,不同。
因子,這個詞聽起來就知道是一個很小很小的物質,也許并不是大分子,就只是一種小的化合物,小化合物在人體復雜的系統中起到作用,要怎么去證明其存在呢?
在最初的階段,也就是現在。幾乎只能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數據去推斷,而能夠推斷出來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因為對新的東西可以說沒有任何了解,就不知道該怎么去測定數據,而他們只能通過蛛絲馬跡,試著進行一個個實驗,找出不符合常規的數據,再去進行一系列的分析,增加對所測定物質的了解。
這個過程聽起來就知道是非常慢的。
當對要測定的新物質有了足夠多的了解以后,才能夠依靠可靠的實驗,篩選出還有新物質足夠多的物質,再去進行一系列的實驗測定。
比如說,通過紅外光譜儀測定有機物的官能團,又或者以核磁共振氫譜的方式測定分子中氫原子的種類和數目。
這樣在經過一系列的分析,才能確定新物質的化學組成。
以上的過程能在一年內達成,速度就可以說是相當快了。
戴天慶的計劃也是一年,他和韓輝實驗室進行合作,還有鄭院士參與進來,三者在一起只是說進行分工,要說需要多少時間。還是很靠運氣的。
比如,明天就有巨大進展。最后需要的速度會大大減少。
雖然話是這么說,過去的研發經驗也是如此,戴天慶想起趙奕說的話還是很郁悶,他只能不斷的和自己說,“趙奕不懂研究,趙奕不懂研究,趙奕不懂研究……”
“我不和他計較!我不和他計較!我不和他計較……”
不管怎么說,戴天慶心里還是產生了緊迫感,實驗驗證項目的重要還是其中之一,另外,他又不想輸給韓輝實驗室。
戴天慶和韓輝,有合作也有競爭。
韓輝實驗室有個經驗豐富的鄭院士,實驗進展相對要快一些,能發現抑制運動因子的蛛絲馬跡,韓輝實驗室的作用更大一些。
這也是戴天慶郁悶的原因之一,他的實驗室人手還是有些不足。
戴天慶回到了辦公室查看數據,心里不由得琢磨起來,“如果張薇在就好了,張薇的能力不差,年輕,也許會有更多的靈感,她工作也夠努力!”
“要不讓張薇回來?”
“對!”
“再試一次!”
戴天慶想著馬上去了‘趙奕實驗室’,敲門就去就看到張薇正坐在電腦前,正在打著一份文件。
張薇是戴天慶一手帶出來的,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也不用說什么客套話,直接就進入了主題。
“張薇啊,現在咱們實驗室缺人手,你能不能回來……”
戴天慶還沒有說完,張薇就滿是歉意的要求,“戴老師,真抱歉,我最近沒時間。”
“沒時間?是你們那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