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的是數學!”吳艷平扯了下嘴角。
旁邊一個理學院教授道,“哥德巴赫猜想,他掛的項目。”
“哥德巴赫猜想?”
“真的假的?”
“年前的時候好像是聽說過。”
胡志斌終于開口了,他滿臉疑惑的道,“他剛才上完我的課時候也這么說,難道我講的內容真的和哥德巴赫猜想有關?”
“……你講的什么?”
“說說。”
“讓我們也研究研究……”
“微分方程基礎。”胡志斌說了個名字,辦公室里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
他們好奇的討論起來,“微分方程能用來研究素數?”
“很有想法啊!”
“我們不行,也許趙奕行啊?沒準呢!”
“也對……”
……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時間里,趙奕就在查看各種素數相關的資料,包括各大雜志發表過的素數相關的論文兒,以及和素數有關的一些內容、證明方法、性質知識。
等等。
其中有好多資料都是趙奕拜托其他人幫忙收集的,也讓更多的人確定了,他確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但多數人對這項研究還是不看好,甚至還有人過來勸說趙奕。
比如,錢智金。
“研究什么哥德巴赫猜想啊!趙奕啊,我覺得這項研究對你來說太早了,你應該三十歲以后,再開始進行研究。”
“為什么?”
“三十歲還是說早了,我覺得應該是四十歲,五十歲。”錢智金說得很認真,“因為就算研究不出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你不會把大好的青春浪費在一個想不通的證明上。”
錢智金說的是很有道理的。
這不是不看好什么的,而是好多研究者,都會這樣去做決定。
世界頂級的數學家也一樣。
比如,陶哲軒。
陶哲軒是數學界真正的天才,他一直都想研究孿生素數,但遲遲都只停留在‘想’上,因為對他來說還有很多其他可研究的項目,而且是只要付出時間就很可能帶來收獲的內容。
孿生素數也是一個項目,但付出大把的時間不一定有收獲。
這種最頂級的數學猜想,無數天才付出很多努力,花費了大把的時間,都沒有任何的收獲。
錢智金勸趙奕以后再研究,意思就是這種‘很可能沒收獲的研究’,要放在人生最后的時間里,而不是放在最有精力的前面。
趙奕也知道錢智金是為了他好,他說道,“我只是有空思考一下,別擔心。”
“那就好。”
錢智金覺得趙奕沒有聽進去,但他也不能再說什么了。
于此同時。
一個有關獎項的消息傳播開來,消息是和趙奕有關系的--他獲得了邵逸夫數學科學獎提名。
這個消息是邵逸夫基金會內部傳出來的,一聽就知道是獎項評選方故意傳出來的。
網絡上好多人討論都認為,邵逸夫基金會放出消息,目的是扭轉去年評選給人的壞印象,同時也為了對獎項進行宣傳,來增加其影響力。
邵逸夫數學科學獎,是兩年前新出現的獎項,放在世界上還沒多大影響力,因為去年懷爾斯的事情,讓獎項一時間變成了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