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給趙奕申請基礎科目免試,也并不算是特殊照顧,因為他確實要去領獎。
大學里是有類似規則的。
比如說,征兵。
大學生去征兵入伍,當學期的課程,不管是主課程也好、選修也好,都會被直接認定通過。
換句話說,學校有權利根據學生的特殊情況,給予考試、成績上的特殊照顧。
這也是很正常的。
大學畢竟和高中是不一樣的,學生各科成績完全看老師,就像是成績包含的平時分數,老師有權利直接打滿分。
有學生要去領取世界級的邵逸夫獎,和考試時間發生了沖突,有了超越學校教育等級的理由,自然就可以申請科目通過。
實際上,好多老師巴不得直接給趙奕滿分。
趙奕參加考試的壓力太大了。
比如,數學科目。
如果在考試的卷子上,趙奕有一道題做錯了,胡志斌都不知道是該畫‘×’還是該畫‘√’。
這就是糾結的地方。
其他科目的老師感覺也差不多,哪怕是生物、化學老師,也都不知道該怎么判卷。
趙奕可不知道自己給老師們帶來如此多的煩惱,他倒是覺得沒必要思考這么多。
考試啊!
答對了就是答對了,答錯了就是答錯了,都是沒有關系的。
誰做題還不會犯錯誤了?
在所有的考試結束以后,學生們紛紛準備過假期,趙奕也希望能過一個輕松的假期。
所以他開始工作了。
首先就要解決‘信息壓縮技術理論研究’項目,他一直拖著沒有完成,主要因為項目資金高達280萬,想想幾天就完成,實在說不過去。
現在趙奕想通了。
項目的價值本來就是這么高,知識就是值錢的東西,他把項目快速完成,項目負責人也只會高興,他們肯定會希望能擁有完善的信息傳輸數學理論。
這對于國家科技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國家導航系統的項目中,要往太空中發射很多衛星,把衛星發射上去再想收回來更新系統,成本大概會比衛星本身還要高。
所以說早一點兒把項目提交上去,就能早一點完善算法系統,能讓后續發射的衛星拍攝精度更高,傳輸效率更高。
‘信息壓縮技術理論研究’項目,對趙奕來說沒有什么難度,他只是把數字壓縮技術的資料,整理修繕一下,考慮到項目的審核人員、內部的研究人員,不可能都像是陶哲軒一樣,是站在數學研究領域金字塔的人物,對于數字壓縮技術的數學理論,了解也不會太深入,就需要在理解難度比較高的地方,適當的做一些注解。
做注解的工作占用的時間反倒是比較多。
趙奕對理論整體是非常理解的,但因為做研究使用的是因果思維,好多地方他覺得,一下子就理解了,但轉換到邏輯思維后,就感覺有些想不太通。
他干脆把很多小段的內容,全部都做上了注解。
這個工作倒是不消耗腦力,但非常的消耗時間。
趙奕又開始閉門不出了。
于此同時。
燕華大學副校長唐容修牽頭,聯合賀明成、劉光佐、周立等教授,還包括水木大學、首都大學以及科學院的幾個教授、院士,一起給國家教育總局提交了一份有關‘提升趙奕的職稱評級’的申請報告。
在國家現有的體制下,研究人員想要提升職稱,就需要成果、資歷、評選等一系列復雜過程,趙奕是四級的正教授,再想往上提升也同樣需要參與體制內部的競爭、評選。
趙奕幾乎沒有資歷可言,他有的就只是成果,想短期提升職稱是不可能的。
但是,特殊人才、特殊對待!
一大堆的院士、教授一起打申請,再加上趙奕剛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申請上去以后,教育總局內部都召開了小會,很快就全票通過了審核內容。
僅僅花了三天時間,趙奕的職稱就升到了二級教授。
二級教授是院士下的最高級別,有些剛評選出來的院士,也不過就是二級職稱,而院士就不是教育總局能決定的了。
國內的院士要比國外很多國家的院士有價值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