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奕只能把工作交給艾立新、張薇、嚴怡,他只負責針對實驗過程和結果去做判斷。
日常學習生活中,他則是不斷的充實自己,看很多生物基因相關的書籍,還查看一些醫學理論書籍,知識的增加讓他感覺生活很充實。
雖然趙奕也沒有插手到實驗中,但因為他對實驗過程的分析和總結,都很明確的指向了前進的路,研究進展速度還是很快的。
只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實驗室每個人都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Vif基因的結構解析,說白了就是個‘拼圖式’的工作,把小板塊放在準確的位置,就會讓研究取得進展。
當一點兒點兒的小進展積累起來,就能差不多看到整個面貌了。
一月份。
趙奕實驗室的每個人都是斗志十足。
艾立新連續加班了五天,周六、日也堅持繼續研究。
張薇也連續工作。
劉成杰周六倒是休息了一天,但平時他是工作時間最長的,有好幾天干脆睡在了實驗室。
剛加入的嚴怡也一樣。
嚴怡還在大學里擔任講師,研究對她來說有些兼職的意思,但她是希望能轉到研究工作,教學的額外時間就來實驗室,工作時間比正常全職還要多。
每個人都被調動了工作積極性,再加上趙奕能把握住大方向,Vif基因的結構解析工作,進展速度就非常快了。
當再次完成一個實驗,論證出標記為‘C36I’位置基因的功能后,艾立新整理了實驗器具,有些期待的說道,“按照我們的進度來說,差不多過了年就能完成了。”
“真希望能在年前舉行慶功宴!”
張薇則是道,“昨天我又看了一遍結果數據,發現每一個結果都很合理,和設計的實驗結果很符合,相信是沒有錯誤的。”
錯誤檢測非常重要。
還拿拼圖來舉例的話,一塊兒小拼圖放在錯誤的位置,也同時占據了空間,一個錯誤就可能會被放大,也許會產生很嚴重的后果,讓好多時間的努力付之東流。
張薇就負責匯總實驗結果,查看可能出現的錯誤。
趙奕對結果非常有信心,但他也沒有說什么,一則是解釋不清楚,二則是匯總實驗結果確實非常重要,也許從中就能有新的發現。
靈感,這個東西說不好的。
實驗室做的研究可不單單是破解Vif的基因結構,還包括研究Vif發揮作用,劫持蛋白的分子機制研究。
后續的研究是一直同步進行的,但Vif的基因結構沒有破解前,實驗也只能慢慢的去做,對一些數據進行分析,也很難得出結果。
很快。
時間就到了一月中旬。
實驗室的研究只是一方面,趙奕也開始思考其他東西了。
開課!
盧院士說服他開設一門選修課。
趙奕還沒有進行過準備,碰到高義華的時候,后者就有問起‘需不需要幫忙’,他直接回答說‘不用了’,但想到要授課還是有些煩惱。
最煩惱的地方在于,以做演講報告的方式去講課……
大概率學生聽不懂?
粒子的邊界理論中的數學內容是非常復雜、高深的,想要完全弄懂需要很多的知識儲備,想讓本科生聽懂可不容易。
“所以必須要節選一些內容。”
“把簡單、可理解的內容拿出來,復雜的、包含超綱理論的地方就干脆一帶而過。”
“學生能理解、明白框架就好了,不需要從頭到尾完全弄明白……”
趙奕皺著眉頭思考著,還是決定好好理一理,爭取能寫個教學大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