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小聲討論或眼神交流。
“果然是趙奕!一等獎!”
“不是哥德巴赫猜想項目,給了三維震顫波形圖。”
“今年就一個自然科學一等獎,直接給了趙奕,評委會還真聰明!”
評委會聰明的地方在于,就只有一個自然科學一等獎。
哪怕是‘三維震顫波形圖’,國內也沒有能媲美的個人科研項目,就只能給一個自然科學一等獎,否則就可能會遭到質疑,“難道某某不知名的研究,能和趙奕的三維震顫波形圖相比?我看國際上也沒結果報道啊!”
這就是尷尬的地方。
評委會想頒發其他的自然科學一等獎,都不會有人愿意接受,因為誰也沒有底氣說,自己的研究能和趙奕的波形圖相比。
這個評選也是很聰明的。
除去哥德巴赫猜想以外,趙奕有兩個數學類的成果,都是掛在國家科技處的,等于是為了國家科技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個是三維震顫波形圖。
國家科技處發布了好幾個有關三維震顫波形圖的研究項目。
另一個則是數字壓縮技術理論。
這個項目只有內部人士知曉,并沒有直接公布出去,其實也很適合獲得國家級別的獎項,因為它大大的提升了衛星攝像、定位的性能,并彌補了國內高端科技領域數學理論方面的空缺。
最終獲獎的還是三維震顫波形圖,因為三維震顫波形圖的國際知名度更高,而數字壓縮技術理論也不太適合公布出去。
趙奕的獲獎引起了一些討論,但臺上宣讀獲獎可不會停止。
接下來一個獎項被宣讀出來。
生物醫學研究所的兩個項目中,心肌炎的因子研究獲得了科技進步二等獎,風濕性關節炎的研究,不出意外獲得了一等獎。
所有的獎項宣讀一遍都不是容易的事情,總共兩百多個項目、幾十個人名,全都宣讀了一遍花費了近一個小時。
隨后就是拍攝和頒獎了。
領導團隊會和獲獎者們同框拍照,好多工作人員也引導著參與者,該站在什么位置上,但實際上還是有些亂,每個人都想站的更中間一點,最好是接近前排領導的位置。
趙奕像是回到了高中、初中時代,和全班同學一起拍攝合影,實在不想和一群老頭搶位置,干脆就站在了最邊上不顯眼的地方。
這時候中間忽然有個人招手。
大領導?
趙奕很驚訝的看過去,旁邊工作人員馬上道,“趙教授,去中間。”
他跟工作人員的指引,到了最前面、非常顯眼的位置。
其實也不是最前排,他是站在了大領導的身后,也就是第二排的位置,第一排坐著幾個超級領導,外加兩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后面就隨意站了。
趙奕站在了大領導的身后,心態頓時就不一樣了,臉上都是發自內心的笑。
“看到了嗎?”
“C位是靠搶的嗎?站C位是要靠實力的,人長得帥……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