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黃鐘帶著疲憊給學生們講課,講課的時候都有些沒精神,但下課回到辦公室以后,他馬上重新打開了論文頁面,精神奕奕的繼續研究。
……
三天過去了。
《數學物理期刊》編輯部先后收到了阮文燁、張宏志的回復,阮文燁是干脆沒研究,馬上就做了回去,張宏志的點評來的實在有些快。
針對一篇晦澀的理論物理研究論文,有著高達幾十頁的數學構架、證明,包含很多領域的知識,認真研究一個星期時間都不多,三天時間就看完真的驚人。
時間,又過了一周。
編輯部收到了邱成文的郵件,他在點評回復中抱怨寫道,“這個審稿真是給我找麻煩,過去的十天時間里,我每天花費六、七個小時在上面,結果還只是了解了大體構架,有些做證明的部分干脆放棄了。”
“以我看過的部分,可以保證是沒有問題。”
“這是以粒子邊界能量組成,來分析超對稱性問題的數學理論研究,從費馬子、玻色子的能量素數分布構成,來闡述它們具有對稱性的原因。”
“最后還對粒子的形成做了說明,這個是可以比照對撞數據的,我結合一些公開的實驗數據做了驗證,結果符合論文中的數據描述。”
“到目前,超對稱性依舊是物理界的謎團,論文以能量組成的數學描述,來說明對稱的原理,并合理的闡述粒子形成之初的對稱性,其理論內容已經形成了閉環,發表出去一定會引起轟動。”
邱成文以‘轟動’一詞,來預測發表出去的影響力,足以見得對論文內容的看重。
《數學物理期刊》編輯部倒是不驚訝,他們長期從事專業學術審稿,對于趙奕的論文有多大影響力,還是有一定判斷能力的,就算沒有邱成文的回復,他們也決定論文刊印在下一期中、英文雙版雜志上。
編輯部感到驚訝的是,邱成文說的‘每天花費六、七個小時,連續研究了十天’。
十天?
換句話說,邱成文研究了六、七十個小時,才把論文看了個大體,還不是從頭到尾詳細論證了。
張宏志呢?
三天!
“張宏志的水平可以啊,三天就完成了審稿!比邱大神快了好幾倍!”
“果然是物理系的領頭人!”
“厲害,厲害!”
具體是什么情況,編輯部的人都有猜測。
邱成文可沒有楊鎮寧的年紀,他的年紀也才上了六十,頭腦清醒、精力也不差,能拿到菲爾茲獎,物理上還有所成就,水平肯定是世界頂尖的。
所以張宏志估計都沒仔細看稿件,直接就寫上了點評。
當然了。
這種事也不能直接說出去,他們邀請張宏志參與審稿,對方也給了回復,到時候就把點評錄上去就好了。
時間又過了兩天。
編輯部終于接到了楊鎮寧的審稿回復消息,他很明確的說,“我沒有看完,但看過的部分沒問題。”
“粒子能量理論為基礎,去破解超對稱性問題,只有趙奕才能做,但其內容確實很精彩。”
“完美的數學構架,完美的理論邏輯。”
“我敢斷定,馬上會有很多人,對粒子邊界理論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