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證超對稱性的論文,能稱之為‘粒子邊界理論的第一次革-命’!”
楊鎮寧所說‘第一次革-命’,參照的是弦理論的革-命。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弦理論并不被看好,愛德華-威騰對弦理論進行拓展,以完美的數學論證、解析,做出了‘超弦理論’,統一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吸引了無數的數學家、物理學家。
這就是弦理論的第一次革命。
一門理論物理學科的發展,需要以基礎的理論,去證實或包容暫時不能被證明的內容。
‘超弦理論’,統一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自然會吸引無數人關注。
之前粒子的邊界理論,只被認為‘開宗立派’的潛力,以邊界能量構建的方式,說明粒子的‘無規律性’,說明粒子會消失的原因,以及‘絕對零度無法達到’等問題。
雖然包含的數學邏輯很經典,也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其實都可以歸結為‘粒子必須不停的運動’上,因為粒子需要不停地運動,才會是的無法達到絕對零度,也使得停止運動就會消散。
現在以粒子邊界理論,再證實了超對稱性問題,肯定會讓粒子邊界理論,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學術界也肯定會好奇,“是否粒子邊界理論,能用來解答更多的問題,甚至是實現力學的大一統?”
當有更多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參與到粒子邊界理論的研究,就可以稱作是完成了一次革-命,‘粒子邊界理論學派’也不知不覺間形成了。
……
趙奕可沒有去思考那么深入,他收到了《數學物理期刊》編輯部消息,說下一期中、英文版本的雜志,都會刊登出他投稿的論文。
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以他的名氣和影響力,只要論文中不存在直接性的錯誤,哪怕發表出來沒什么意義,也肯定通過編輯部的審核,刊登在下一期的雜志上。
至于發表出來有什么影響……
事實上,他根本沒考慮過,因為研究的內容是理論物理,直白來解釋,粒子的邊界理論暫時無法證明,因為現實中粒子是無法拆分的,有些粒子甚至需要進行詳細的數據分析,才能確定是存在過。
粒子的邊界理論無法證明,以其為基礎做的分析研究,自然也就只是一種理論。
這篇闡述超對稱性分析的論文,也只是和愛德華-威騰合作研究多維空間邊界問題,中途的一小部分證明。
在完成了超對稱性的理論闡述后,粒子能量這一塊內容差不多就完成了,接下來就可以結合構造的數學體系,接下來就是研究粒子被賦予質量的邏輯,再推導多維空間邊界,也就是希格斯機制的邏輯。
后者還需要愛德華-威騰的研究內容做補充。
趙奕也有些期待。
雖然說研究的是‘不能被證明的內容’,但以數學方式做深入的解析,到最后也許就真能統一四大力,就算只是理論上做一部分研究,只要研究的內容足夠深入,就能推導出一些現實能證明的東西,也許未來有一天,他的理論就能被驗證出來。
到時候……
能比的上愛因斯坦?或許會更加有名?
趙奕很快放棄了幻想,而是苦惱的搖了搖頭,花費這么多精力在物理研究上,但主要內容都是理論物理,不能被證明的理論是不可能被諾貝爾委員會接受的。
也就是說……
粒子物理的東西研究的再深入,哪怕是完成多維空間邊界研究,完成了整套的理論并形成閉環,因為無法被證明,也不可能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系統可是發布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線任務,該怎么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