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斌聽到趙奕松了語調,拍著胸脯說道,“學院會給你配備專門的課程助理,記得你有個助理是錢虹老師對吧?”
趙奕點了點頭。
周正斌繼續道,“錢虹老師做事很負責、很認真,但是數學能力上還是差了一些,這樣吧,讓胡志斌胡教授專門來幫你,遇到什么問題,其他教授也能幫忙。”
“還有啊,你的公開課也是有補貼的,具體財務會出個明細,咱們學院肯定不會虧待高水平的院士!”
周正斌拍著胸脯做出了承諾。
趙奕看了胡志斌一眼,發現對方似乎不意外,也知道之前肯定有商量的,但是他確實沒有反對的理由,大學內開設公開課,主講自己的三維震顫波形圖、粒子邊界理論,等于是給他一個宣傳、推廣理論的平臺,完全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最終他同意了。
理學院大辦公室里,和院長周立斌以及幾個教授、老師,說了說開設公開課的事情后,趙奕就回到辦公室整理起資料,他腦子里則不斷思考著學術成果問題。
不是對學術問題進行思考,而是整理完成的成果。
他的學術成果有很多,包括數學、物理、計算機、生物,乃至于沒有公開的化學材料,等等,但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數學,確切的說是解析數論,因為他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和費馬猜想的證明。
趙奕覺得自己最重要的成果,并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和費馬猜想,它們只能算是完成了‘數學證明題’,只不過證明的難度非常高而已。
顯然。
理學院也有同樣的看法。
世界難題的證明確實聽起來很厲害,但完成也就是完成了,并不具備繼續上升的潛力,感覺就像是‘一次性’的學術成果,三維震顫波形圖和粒子的邊界理論,才是最最重要的成果。
三維震顫波形圖的潛力很強,繼續研究下去會發現很多東西,也能直接頂替黎曼猜想用在很多領域上。
粒子的邊界理論的研究潛力就更強烈,依靠其中最核心的能量理論,可以探索微觀粒子的數學問題。
這兩個成果都屬于,上升的潛力非常充足,越多更多的人知道、加入到研究的行列,創造者,也就是他本人,個人成就也就越高,因為他是創造出來的。
所以未來數學、物理研究主要還是要放在三維震顫波形圖以及粒子的邊界理論上,也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把它們推廣到更多的人知道。
正因為如此,即將到來的學術報告很重要。
這次對超對稱問題的論證,目的不是完成論證本身,而是讓人了解粒子的邊界理論,讓理論能得到更多的推廣,獲得更多高效、機構以及頂級數學家、物理學家的認可。
趙奕變得認真起來,他特別拿出個稿紙,開始仔細想著學術報告的要點。
這還是第一次。
哪怕是哥德巴赫猜想、費馬猜想的報告,他都沒有做什么準備,基本上就是到會場講一下論證過程。
這次不同。
他必須要做一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