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記者也變多了。
當走在學校的小路上,經常能看到有不認識學者,正接受記者的采訪,有的是國內的學者,有的則是國外的學者。
有意思的是,有些學生運氣好,也能碰到記者采訪,一般都是在做調查,問幾個小問題,“你知道趙奕嗎?”
“你能對趙奕做個評價嗎?說自己的感覺就好。”
“你知道趙奕在數學和物理領域,完成過什么重大成果嗎?請具體說說。”
“你知道超對稱性問題嗎?”
“……”
大部分調查問題都和趙奕以及他的成果有關。
有的媒體不只是采訪燕華大學的學生的,還對前來的學者做調查,問一下有關趙奕的問題。
趙奕仿佛成了‘超級明星’。
……
很快。
學術報告會到來。
當天大學內直通研究生樓的區域被封鎖,只要手持邀請函的來賓、學校內的工作人員以及被允許的記者才能夠進入。
好多人干脆就站在外圍區域,遠遠看去好像是一場明星見面會一樣,只是前來的人不像是粉絲那樣狂熱。
大型會議室里,好多人都提前來了,有的甚至提前一個小時,還有的為了做學術交流,或者認識一下大佬,干脆早早的就等在里面。
八點。
記者們都架好了攝像機,開始進行可拍攝采訪。
這時候大部分人都來了。
前排坐了好多的數學物理大佬,光是諾貝爾獎得主就有五個,菲爾茲得主則有三個,有記者也開始介紹起情況。
“我們能看到報告會現場,有很多國際知名學者。”
“前排有五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別是楊鎮寧、謝爾登-格拉肖、戴維波利策、喬治-斯穆特以及益川敏英……”
記者分別做了介紹,隨后依次過去做采訪。
其他幾個諾貝爾獎得主都很熱情,還分別對趙奕進行了點評,只有謝爾登-格拉肖表情冷淡,只是隨口說了一句,“趙奕,是個數學天才,物理……”
他沒有繼續做評價,嘴角卻露出了不屑。
記者只能尷尬的走開。
大學里對來人的安排,也和國際上學術知名度地位有關,諾貝爾獎物理學獎、菲爾茲得主們,肯定是要坐在前排的,謝爾登-格拉肖則是坐在第一排的位置,和楊鎮寧、愛德華-威騰同等。
他們三個是第一排最中間,其他諾貝爾物理學獎、菲爾茲得主,或者是其他知名的學者都分散在兩邊或者第二排。
楊鎮寧是華人物理學家,也一直在國內工作,地位上肯定是不一樣的。
愛德華-威騰和趙奕有學術研究合作,‘超對稱問題’論證也和兩人的學術合作密不可分,他和趙奕是好朋友的關系,另外,他也是世界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弦理論的革-命領頭人,給的待遇肯定不一樣。
謝爾登-格拉肖能和楊鎮寧、愛德華-威騰同坐在中間最好的位置,足以見得國際上的學術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