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對質能方程的解釋是,“如果有一物體以輻射形式放出能量ΔE,那么它的質量就要減少。至于物體所失去的能量是否恰好變成輻射能,在這里顯然是無關緊要的,于是我們被引到了這樣一個更加普遍的結論上來.物體的質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
他還指出,“這個結果有著特殊的理論重要性,因為在這個結果中,物體系的慣性質量和能量以同一種東西的姿態出現……我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明確地區分體系的‘真實’質量和‘表現’質量。把任何慣性質量理解為能量的一種儲藏,看來要自然得多。”
這樣,原來在經典力學中彼此獨立的質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結合起來,成了統一的“質能守恒定律”。
它充分反映了物質和運動的統一性,質能方程說明,質量和能量是不可分割而聯系著的。
質能方程詮釋了質量損耗與釋放能量之間的關系。
現在趙奕的研究則是微觀的能量組成和質量的關系,被驗證成果繼續深入做分析,就可能會為微觀粒子的實驗,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比如說,粒子對撞實驗。
粒子對撞實驗是探究微觀粒子發生碰撞會產生什么,通過對對撞數據的不斷分析,從而得出一些結論。
如果趙奕的理論被證實是真的,就能依靠理論預測對撞會產生什么。
當然。
前提是被驗證正確。
謝爾登-格拉肖肯定是不相信的,但他對于趙奕說進行現場演算和講解,還是感到非常的驚訝,越是重大的理論物理研究,‘出問題’的幾率就越高,往往一篇小的探索報告,都需要不斷的修正。
這就好像是程序員設計個程序,一口氣就打好了肯定有BUG,被找出錯誤進行現場修正,消耗的時間就太多了,中途也會變得很尷尬。
“他為什么這樣做?”
“難道有自信一點問題都沒有?不可能吧?這么復雜的數學分析……”
“這樣也好!”
“等下午的時候,就讓他知道自己是錯誤的!”
謝爾登-格拉肖冷冷的想著,反倒對下午有些期待了。
……
趙奕之所以決定下午做演算,而不是當成繼續完善內容,是因為時間都過了十二點鐘。
報告會的安排是休息兩個半小時,從十一點半到兩點鐘,結果時間被耽擱到了十二點后。
趙奕走下了臺。
前兩排好多人都迎過來,幾個相熟的人多有些擔心,楊鎮寧就直接開口道,“趙奕,怎么直接決定下午演算了?我覺得你還是應該做做準備,再審視一下內容。”
“不用了。”趙奕笑道,“我有信心,沒問題的。”
楊鎮寧發現趙奕很固執,只能苦笑著嘆氣,“你有信心就好了。”
其他人也覺得趙奕的決定太倉促了,臨時完成了一項很重大的研究,決定當成完善內容還順帶做講解?
這已經不是自信了。
是……狂妄?
愛德華-威騰嘆氣道,“天才就是有自信的資本啊!”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