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
趙奕從里面的實驗室走出來,他脫下白大褂放在了椅子靠背上,隨后拿起了筆在前面三種方案上畫上‘X’,抬起頭說道,“接下來我們按照這個方法”,他指著筆記上的最后一條,就是對產生桿菌抗體的細菌進行研究。
“研究大腸桿菌和變形桿菌?”
李明有些不理解的說道,“這一條是張薇添加上去的,我覺得沒什么太大的意義,你們不是已經做過,人體免疫對桿菌產生2CV-炳氫分子的研究了嗎?”
趙奕說道,“是大腸桿菌,只做大腸桿菌的研究。你們的設計是觀察桿菌抗體發揮作用的過程,我的想法是,繼續深入的做這個研究,最好能找出大腸桿菌對桿菌抗體反應方面的問題。”
“被標記?”李明的口氣滿是疑問。
“被標記以后呢?”
趙奕反問。
大部分人體免疫產生的抗體,對病原的反應都是‘標記’或‘清除’,主要還是以標記為主,抗體就像是個瞄準器,幫助人體免疫把病原做標記,隨后免疫系統的吞噬細胞,或其他了類似功能的細胞,就會過來清除病原。
但是脫離人體免疫環境呢?
桿菌抗體只能標記大腸桿菌,不能直接達到清除的后果,被標記的大腸桿菌會怎么樣?
這個問題才說出來,就讓李明皺住眉頭,他仔細的想了好半天,似乎是琢磨過來了,開口問道,“趙奕,你的意思是,我們來研究大腸桿菌的異化反應?”
“異化反應……”
趙奕思考著說道,“也可以這么理解吧。”
異化反應,可以理解為分解代謝,指的是機體將來自環境的或細胞自己儲存的有機營養物的分子(如糖類、脂類、蛋白質等),通過一步步反應降解成較小的、簡單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過程。
李明說大腸桿菌的異化反應,值得就是大腸桿菌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以及被‘消化’的整個過程。
他說對了一部分。
之所以只是說‘一部分’,因為趙奕本人也不知道,究竟是要往什么方向上去做研究,他很擅長把握研究方向,但不是整體的大方向,而是從實驗中得出結論,來知道哪個實驗對研究有幫助。
李明和張薇設計的四個常規研究方案,只有大腸桿菌的研究方案,對2CV-炳氫分子藥物研發有幫助,所以研究大腸桿菌和桿菌抗體的反應,才最有可能研究出有幫助的發現或成果。
李明沒有繼續說什么,但他是很不理解的。
研究大腸桿菌?
這能有什么意義呢?
如果是對大腸桿菌的異化反應,或者希望能有新的發現,比如大腸桿菌能和某種蛋白、化學物質發生反應的研究,能想到有聯系的就是人工合成蛋白質。
大腸桿菌是個很不平凡的細菌,人類已經成功利用生物技術手段,對大腸桿菌進行了改造,來讓其生產胰島素、干擾素等貴重藥物。
這就是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方法。
但是研究所開會的時候,就直接否定了人工合成2CV-炳氫分子的方向,再朝著這個方向做研究,能有什么意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