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趙奕查看李明和張薇的幾個實驗后,確定把確定在大腸桿菌的異化反應上,也就是研究大腸桿菌和抗體的反應,以及大腸桿菌被免疫系統消化的過程。
但是,近一個月時間里,小組的研究都沒有任何進展。
平均每隔一、兩天,趙奕也會跑一趟實驗室,專門去看看實驗,看看數據,確實是沒有什么新發現,他的心態倒是也不錯。
雖然說很長時間沒有進展,但大部分研究都是這樣的,別說是一個月、兩個月,類似的研究一年沒有進展,干脆最終被擱置也很正常。
但是小組還是希望有成果。
一則是藥物開發的前景確實很好,是和藥企直連合作的大項目,牽扯到很多的利益。
二則也因為對比。
韓輝、艾立新的小組,是圍繞頂替人體免疫環境進行研究,成果出來一個又一個,已經把實驗模擬人體環境,生產2CV-炳氫分子的成本,降低到了原始的三倍左右。
這個成果可以用‘斐然’來形容。
藥企那邊都對實驗環境生產成本降低的成果很滿意,因為同樣的技術用在研發上,會降低很多實驗經費的投入。
如果短時間找不到大批量生產2CV-炳氫分子的方法,降低實驗生產成本也是一種替代選擇,只是藥物上市后售價會非常高昂。
另外,藥企的研發中心,已經進入到‘藥物實驗’階段。
他們找到了十名艾滋病患者,每個星期為他們注射一定量的2CV-炳氫分子,來觀察他們體內艾滋病毒的擴散情況。
如果確定2CV-炳氫分子的治療效果非常好,短期內又無法找到大批量生產的方法,那么藥企也許就會選擇以實驗條件,高成本的生產2CV-炳氫分子類藥物。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
2CV-炳氫分子不是一種新的物質,只要傳出一點點消息就會被其他人知道,研發的時間線拉長,保密性就會是個重大問題。
在做出全面的評估以后,降低實驗成本來生產,最少也能完成藥物的上市,即便售價非常的高昂,但良好的效果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所以韓輝和艾立新的小組,做的降低模擬人體試驗環境的研究,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韓輝、艾立新的小組還好一些,他們的成果倒是有不少,但韓輝、艾立新都不是‘大嘴巴’的人,有成果就只是正常開會說一說。
戴天慶的小組就不一樣了。
戴天慶和陳志剛的小組做的是脊椎哺乳動物,針對桿菌做出的免疫反應研究,他們是希望找到頂替2CV-炳氫分子的小蛋白質,或者希望能有其他發現。
這確實是個不錯的思路。
2CV-炳氫分子是人體免疫針對桿菌產生的小蛋白分子物質,其他的脊椎哺乳動物針對感覺也可能產生類似的小蛋白分子物質。
戴天慶的小組很快也有了發現,他們從一只強壯的黑猩猩血液中,提取出了一種類似于2CV-炳氫分子的小蛋白分子,只是經過檢測發現,這種小蛋白分子抵抗艾滋病毒上幾乎沒有作用。
“也許是因為,黑猩猩對艾滋病毒,本來就有很強的抗性。”
好多人知道結果都得出了結論。
雖然這個發現意義并不大,但還是讓人看到了希望,戴天慶似乎是覺得研究可期,就不斷的說著,“我覺得我們的小組馬上就會有大發現了。”
“趙奕,要不要來我的小組?”
“老艾啊,我覺得你跟著韓輝那個老太婆,就是錯誤!”
“張薇啊,你可是我帶出來的,放心吧,等以后確定一起研究,論文發表上,我一定多照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