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他會最先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很快,馬上就是諾貝爾年了。我有個問題,如果評委會認為,他的物理也能獲獎,我指的是希格斯粒子的發現,那么他能一口氣拿到兩個諾貝爾嗎?”
“……”
國外的評論也很快傳到了國內,也讓國內的輿論變得更加火熱。
這種輿論環境下,趙奕就只能低調做人了,不止是他低調做人,連帶著張薇也少出現了。
當好多記者去采訪的時候,就發現趙奕實驗室根本沒剩下幾個人,趙奕采訪不到也就算了,張薇也采訪不到,剩下一個頂梁柱,艾立新承擔了作報告的職責,到處跑著根本看不見人。
劉成杰、嚴怡都屬于‘邊邊角角’。
結果被記者采訪最多的成了范雷,因為范雷被介紹稱是‘趙奕實驗室的人’,頭上還頂著‘趙奕同宿舍鐵哥們’、‘兼職醫所行政助理’光環。
其實所謂‘兼職醫所行政助理’,直白來說就是‘醫所勤雜工’。
范雷的形象倒是聽不錯的,年輕開朗的面容被采訪也很大方,他接受采訪時也很風趣,說話也沒有太多的顧忌,會對實驗室、研究所以及趙奕本人做點評。
“趙奕啊?科研瘋子。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做科研,不是數學就是醫學。他是個很勤奮的人,勤奮的嚇人,也自律的嚇人。”
趙奕看著報道直點贊。
“張薇姐?我很崇拜她,真的。她就是那種把心思完全放在研究上的人,平時都不打扮,但也很漂亮,這大概就是認真的魅力、知識的魅力。內涵啊,女人,有內涵才能更美麗。”
張薇聽著嘴角的笑都繃不住。
同時,好多女性科研工作者,對著鏡子中的自己陷入了沉思。
“我覺得我們研究所,氛圍非常好,每個人對待研究的態度都很認真,就比如有什么大發現,所有人都跟著一起忙,目的就是為了快點出成果。”
“尤其是閻所長。就像是這次的炳氫分子,發現以后,閻所長連續半個多月沒回家,就堅持呆在研究所里,一直關心實驗進展,直到最后出成果,真的,很辛苦、不容易。”
戴天慶、李明等幾個研究員,正一起呆在所長辦公室里。
閻學林發自內心的鼓起了掌,笑道,“范雷這小子說的真好啊!”
“是啊,說的挺好!”
“咱們所一直是這樣,科研氛圍確實不錯。”
李明忽然奇怪的問道,“不是……他說的是炳氫分子的發現嗎?上次不是申請了保密嗎?不呆在所里還能去哪?想走也走不了吧?”
“……”
“……”
戴天慶和陳志剛對視一眼,給了李明一個‘你真老實’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