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個團隊討論的熱火朝天,也都被分配了計算任務,每一組做一部分的計算,結合在一起差不多就能出結果,他們不需要準確的數值,只要偏差不太大就可以,因為他們的目的是驗證,而不是真的算出準確數值。
應邵文的心態也其他人是一樣的,他很好奇趙奕到底是不是開玩笑。
相信?
這怎么能相信呢?
應邵文是動力學專家、工程院院士,一輩子都在做科研,自認為數學能力也不差,肯定比不上頂級數學家,但單說計算能力也不差多少吧?
他仔細思考了一下,同樣的問題要做計算,就算是得到模糊的結果,也需要三天以上,對比趙奕花費的十分鐘,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啊。
“難道我是個蠢-材?”應邵文自嘲的說了一句,還是不相信趙奕說的是真的,他也給自己分配了一部分計算工作,也馬上投入到工作中。
……
當一個團隊都在做計算,還做好了詳細的分工后,計算的速度就會變快很快。
好多人為了得到結果,干脆加班加點的工作,到了第二天早上,團隊的每個人都差不多都完成了計算任務,他們早早的來了,剛到了上班點的時候,‘匯總數據’的小會議就召開了。
應邵文拿到了所有計算好的數據,讓兩個工作人員到電腦上做記錄,隨后就一起做匯總計算。
匯總,就簡單了。
昨天分配的計算是非常復雜、難度也非常高的工作,的數學題,匯總則變成了最多不超過初中級別的計算題,一群人一起做匯總計算,結果肯定不會出錯。
“結果怎么樣?弧線實心扁葉的方案,提供動力的數據要高一些吧?”
“對,我的結果是百分之19到百分之24。”
“我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值。”
“如果精細圓軸區域的配比,把弧線拉成直線,數據應該在百分之20到百分之22之間。”
“所以差不多就是這個數字了,對了,趙院士昨天說的是多少?”
“……百分之21.2。”
“……”
“……”
會議室好多人都沉默了。
應邵文深吸了一口氣,繼續問道,“最大功率的計算呢?空心扇葉高?”
旁邊有個人說道,“對,我的結果是百分之13到百分之16。”
“我也是這個數據。”
“應該有14個點以上吧?我是把弧線部分,以近似圓弧來計算的,但數據只能低,不能高。”
“趙院士說的多少?”
“15……”
“……”
“……”
會場再次變得一片沉默,所有人都在消化這個消息,他們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打擊。
他們可是一個團隊啊!
整個團隊做了一下午的計算,有困難的地方直接模糊化,取的都是范圍性數值,得出的結果卻包含了對方十分鐘算出的固定數字?
這說明什么?
說明對方計算出來的結果,有非常大可能就是準確數值!
這也太打擊人了吧!
會場安靜了好半天,每個人都低頭看著數據,腦子里亂哄哄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