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死的王剛!”
胡志斌心里郁悶的要死,也順帶鄙夷下周正斌,嘴唇閉閉合合的嘟囔著,“還說什么學術。不就是做過偏微分方程方面的研究嗎?有過那么一點點點……成果,還宣傳的全學校都知道了。”
……
胡志斌的理解沒有錯。
趙奕突破‘空間限制’的想法就是,能量不會被空間所限制,位置、距離對于單純的能量來說,都是不存在任何意義的。
“就像是深海的動物,不會受到強大壓力的作用,因為它們就是在那種環境下衍化的。”趙奕的比喻得到了愛德華-威騰的支持,因為按照這個比喻來說,質量會被排斥就是因為‘它本身不是三維空間的物質’,等于是連接了他的理論。
位置、距離對于單純的能量沒有意義,并不等于能量能完成‘空間跳躍’。
一則是,單獨的能量單位無法存在,它們必須要組合在一起。
第二就是單純由能量單位組成的粒子,是可以達到理論光速的,有的則是純粹以光速存在,針對他們本身來說,時間甚至都沒有意義,空間、位置、距離自然也就沒有意義,而空間跳躍是對空間本身的研究,甚至可以說是‘超脫了空間’,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了。
這些說法聽起來很怪異,周正斌就覺得有些不能接受。
但實際上,物理有很多怪異的地方,尤其是微觀物理、粒子物理,好多內容都是違背常識的,比如,最初說量子的不確定性,一大群人都無法接受,后來也逐漸的被接受了。
即便是愛因斯坦的理論,最初也是不被接受的,像是光速的限制,想象中物體一直加速,就會越來越快,速度怎么會有限制呢?
所以真正做研究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并不會在意這些違背常識的怪異,而是以數學、以實際去做討論。
趙奕和愛德華-威騰,就是純粹以數學去論證,除非是數學的論證說明是錯誤的,否則就可以一直研究下去。
兩人也是有分工的。
現在是趙奕提出一個想法,愛德華-威騰就試著用理論、數學去推翻,長時間的討論以后,但他并沒有拿出直接辯駁的證據。
愛德華-威騰的水平還是值得肯定的,也就說明趙奕的想法,并不會簡單的被數學模型、理論推翻,可以把想法和與之相關的內容記錄下來。
這是一個模式。
他們的研究就是以這樣的模式進行,中途也有很多其他想法,但很快就被數學構架、模型以及現有、確定的理論推翻,留下都是值得繼續研究的。
兩人一旦進行這樣的研究,時間似乎就變得不值一提。
三天后。
他們已經記錄了很多想法。
趙奕逐條的審視著記錄的內容,再聯系‘2的N次方的特殊性’,決定把想法轉化為真實的研究,就需要創造出一種東西。
“函數!”
他很認真說道,“之前我想把素數分成兩個類型,一種能夠就近組成‘2的N次方’,另一種則不能,可以把前者稱之為‘有2N向的素數’,我希望能創造出一種表達方式,把‘有2N向的素數’包含在內。”
“不可能!”
愛德華-威騰幾乎下意識的反駁道,“你不可能創造出來。”
“就像是三維震顫波形圖?”趙奕有些不解的舉了個例子。
“那也不可能。”愛德華-威騰道,“三維震顫波形圖是特例,也許只是巧合,或者其他什么。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但類似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