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恩貴勵志努力帶領團隊做研發,來證明最少在高端合金材料領域,他才是具有權威性的頂級專家。
這也是找回顏面的最好方法。
彭恩貴給團隊開了個回,用力的喊聲了幾嗓子,他仿佛是找到了年輕時的感覺,有一種奮發圖強、艱苦奮斗的將斗志。
他起到了帶頭作用。
第二天早上,彭恩貴就去了數據實驗室,接手了李榮茂留下來的工作,開始不斷的整理實驗數據,上午也去了研發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問題。
整天一天時間,團隊都處在整理數據以及論證討論狀態中。
合金材料的研發,最重要的就是論證。
論證的目的就是找出‘可能出成果的方法’,然后去進行實驗,不管是失敗或成功,都需要整理實驗過程中的數據,來為下一次論證提供支持。
這個過程就好像是無數岔路,必須要并不斷的做出選擇,最開始的選擇很重要,后續的選擇也會決定能走多遠,論證的目的就是,選擇好要走的所有岔路,順著直接走過去,到達終點以后,看看具體走了多遠。
如果能在論證中找出最優解,顯然就能不斷的出成果。
但是,幾乎不可能。
合金材料的研發中,論證確實是非常重要,但論證也是非常困難的,幾乎不可能單靠論證就找到‘最優解’,就必須不斷的實驗、再實驗。
在不斷實驗的過程中,大筆的經費就撒了出去。
所以合金材料的研究非常的燒錢,而有足夠的經費支持,就能不斷的去實驗新方法,就可能花錢砸出想要的成果。
這還是個概率問題。
彭恩貴希望‘運氣’站在自己這一邊,就算付出了辛苦也要努力拼一下。
于此同時。
307鋼廠做了一個多星期的準備,終于簡單修正了趙奕所說制造過程的小問題,他們甚至為此停了一個高溫熔爐,和一整個操作間的設備,都是為了給何桂林的團隊進行實驗。
由此可見,307鋼廠對趙奕建議的重視。
何桂林帶領團隊對K03A的制造過程進行修正,一個多星期以后工作終于結束,也勉強可以進行一次制造實驗了。
終于,實驗開始了。
修正前的原料被拿過來,開始從修正的位置繼續制造,一個個技術員、工人過來操作,一個個機器運行起來,還有好多人再旁邊做記錄。
何桂林全程都在操作間,就跟著實驗的進行走,他對最終結果非常的期待。
兩天時間過去了。
K03A的生產最快也需要三天,從中途開始制造也要近兩天時間,實驗的操作間是加班加點,二十四小時連軸轉的開工,才終于生產出了樣品。
等成品冷卻結束以后,就開始對其性能進行測試,好多人都去了測試的地方看,就連307鋼廠的幾個領導,其他項目負責的主任,也都過去圍觀了。
這可是大事件。
K03A是307鋼廠的得意成果之一,但近十幾年都沒有再提升,似乎是馬上就被要其他合金材料頂替,307鋼廠上下都很不甘心。
所以好多了解情況的人,都關注何桂林研發組的實驗。
終于。
第一個測試數據出來了。
“熔點過了1350!”
“超過1400了!”
“超過了?”
“百分百超過了,我遠遠看到了,等一會兒,問那個操作員!”